西区街道侨史介绍
栏目:推荐 来源: 发布:2023-07-03

西区华侨,最早出现在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其时,西区境域不易谋生的贫苦农民,趁国门被打开,漂洋过海当廉价劳工,找寻生路。截至2011年,西区华侨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洲、秘鲁、新西兰等17个国家,共897人;居住香港、澳门的同胞共2239人,归侨53人。

1991年8月,西区侨务办公室成立。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统一战线及侨务工作的方针、政策;负责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做好华侨、港澳台同胞的接待联络工作及其捐赠款物的审核监督工作;协助有关部门依法保护华侨、归侨、侨眷及港、澳、台同胞的合法权益。

西区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一向勤劳俭朴进取和爱国爱乡情怀萦绕桑梓。其关心、支持家乡建设和发展,捐款赠物,兴学育才,敬老爱幼,扶危济困,热心公益。长洲籍旅美侨胞易黄少仪捐款43万多元支持建设长洲颐老院,后山籍香港同胞黄鸿燊捐款18万元支持后山小学建设。1979-1990年,西区侨胞和港澳同胞共给家乡捐资捐物款2124万港元(含汽车9台)。


侨捐学校——后山小学(图源自西区街道侨联会)

香港中山西区联谊会、澳门中山西区联谊会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扬爱国爱港爱澳爱乡精神,以服务乡梓社群为宗旨,联络动员两地乡亲投身家乡建设,为促进香港、澳门地区繁荣稳定、西区街道发展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赢得两地乡亲广泛赞誉。


香港中山西区联谊会到西区办事处(图源自西区街道侨联会)

西区侨联加强对外联系,扩大影响有成效。2021年10月,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契机,组织归侨侨眷、港澳乡亲开展“探寻红色印迹,重温峥嵘岁月”爱国主义交流活动,弘扬革命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探寻红色印迹 重温峥嵘岁月”爱国主义交流活动(图源自西区街道侨联会)

西区街道侨联按照“国内海外并重,老侨新侨并重”的工作思路,坚持为侨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创建侨界互相交流的平台,团结和动员广大侨胞、港澳台同胞、归侨侨眷投身“和美西区”建设,有效促进了西区街道各项事业发展。

素材来源:中山市西区街道侨联会


编辑  徐璇   二审  晏飞   三审  赖友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