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火炬开发区发展之源。中山全力推进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对城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和中山市经济发展的龙头,火炬开发区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9月5日,火炬开发区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何华炳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火炬开发区将整体推进全区水环境科学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流域治理,全面推进“四大攻坚行动”,全力推动小隐涌流域河涌的“长治久清”,建设精品城市。
做好“四大攻坚行动”,建设精品城市
何华炳表示,目前火炬开发区治水办要做好“四大攻坚行动”,一是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攻坚行动,对小隐涌流域开展截污、清淤、生态整治等工程,保证2023年底河涌水质基本消除黑臭。二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主要针对火炬开发区33个农村小区支管到户建设。三是老旧住宅小区及公共机构雨污分流改造攻坚行动。四是工业企业雨污分流改造攻坚行动。
经前期治理,火炬开发区水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提升。根据中山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第二季度水质监测数据,火炬开发区河涌水质排名全市第十七,较去年同期排名提升了5位;水质变化环比排名全市第三,同比排名全市第四。
河涌清理。
何华炳表示,下一步,火炬开发区将按照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的要求,以坚定的决心、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坚决打赢打好水污染治理这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把优美的水环境转化为良好的营商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精品城市。
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
火炬开发区切实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坚决打好打赢水污染治理这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根据水系特点、城乡现状,火炬开发区按照“三通三控一平台”的总体思路,树立“以水治水、生态治水、产业治水、依法治水”的理念,整体推进小隐涌流域未达标水体整治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工程,公共机构和厂企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等,发挥大兵团作战优势,积极推进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
火炬开发区严格落实河长制。2021年至今,火炬开发区各级河长累计巡河1653次,发现并处理问题166次,区级、社区级两级河长开展巡河已步入常态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河长常态化巡河制度正全面形成。按照“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长效监管、严格考核”的要求,火炬开发区(中山港街道)形成了“区级+社区级”两级河长担纲的长效制度。
优美的河涌环境。
治水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的工程。火炬开发区各条河涌随着治水工作的不断推进而大大改观。“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同时也是火炬开发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火炬开发区抢抓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中山与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城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何华炳表示,火炬开发区治水办坚持党建引领,按照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的要求,以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坚决打好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真正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
编辑 谭华健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苏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