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国际知名动物分类学期刊《Zootaxa》报道了我市发现的一种裂盾蝎。经河北大学教授张锋鉴定,该物种被确认为新物种,成为我国目前记录的第7种裂盾目物种。这也是继2024年在中山发现蜚蠊新种——缘点大光蠊后,再次发现的新物种。
据悉,裂盾目属于蛛形纲的一个小类群,全球已知2科376种。我国此前已报道过6种裂盾蝎,包括浙阿盾蝎、索氏阿盾蝎、山崎阿盾蝎、泰国巴盾蝎、上杭巴盾蝎和宋氏巴盾蝎。

“裂盾蝎是一类重要的土壤动物,对环境要求极高,仅能在环境条件优良的山间溪流附近生存,并以跳虫等微小动物为食,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生物。”中山广播电视台香山文化频道《观途·香山自然笔记》节目组相关负责人吴可量介绍道。
吴可量是西南大学昆虫学硕士,擅长通过科普活动和电视节目推广自然生态知识。一年前,中山广播电视台香山文化频道《观途·香山自然笔记》节目组在中山国家森林公园马踢水景区拍摄动植物素材时,发现并采集到此裂盾蝎。该地2024年曾被发现存在蜚蠊新种——缘点大光蠊。

“我们当时采集到裂盾蝎后,立即将标本、生态照片、采集地等信息报送至河北大学张锋教授处,由张教授带领的蛛形动物研究团队进行深入研究。”吴可量进一步介绍道。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河北大学张锋教授团队发表了相关论文,系统介绍了在广东中山发现的裂盾目新物种,不仅确认其为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中山巨盾蝎。
此外,论文中还详细介绍了该物种隶属于哈氏盾蝎科(Hubbardiidae)、巨盾蝎亚科(Megaschizominae)。据悉,此次论文发表也是巨盾蝎在我国的首次报道,中山巨盾蝎因此成为我国目前记录在册的第7种裂盾目物种。

吴可量认为,在中山国家森林公园马踢水景区多次发现新物种并不意外,“该景区环境优美,既是人们徒步戏水的休闲胜地,也是各类生命理想的栖息地。”他同时呼吁广大市民,在游玩过程中不要乱扔垃圾,保护好环境,共同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程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