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来临
太阳已按捺不住自己的“热情”
炎热的天气不止是让衣服湿透那么简单
更是对身体抵御高温能力的严峻考验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
了解中暑、科学避暑
让自己清爽度夏吧!

中暑是如何发生的?

中暑是高温、高湿环境导致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热量蓄积在体内引发的一系列生理损害,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人的身体是一个会调节产热和散热的精密机器,这个精密机器正常运作时,能保持人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在高温环境下,遇上高温高湿、剧烈运动、喝水不够或流汗太多时,这个调节体温的机器就会失控,导致体温上升,这时就可能诱发中暑!
中暑不要掉以轻心,重度中暑可能致命!

谨慎身体发出的警报!

中暑先兆
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晕、头痛、四肢乏力、口渴、多汗、心慌、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8℃),可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即为先兆中暑。
注意:这时候,请马上停下手头的事情,找个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补充含电解质的饮料,如运动饮料、淡盐水等,同时松开衣物,用湿毛巾降温,避免继续剧烈运动。
轻度中暑
轻度中暑患者一般会出现体温升高(38℃~40℃)、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快而弱、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可能出现一过性晕厥。
注意:此时必须紧急处理!立即休息,想办法降温!应尽快将患者移至阴凉处,脱去多余衣物,用冷水擦拭或敷冰袋于颈部、腋窝等处,并借助风扇降温,尽快为其身体降温。同时及时补充水分,补水时注意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若上述症状未见明显缓解,甚至症状加重,务必立即就医!若任其发展,可能会发生重度中暑!
重度中暑
重度中暑是中暑比较严重的阶段,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
热痉挛: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多见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肠肌为著,呈对称性;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表现为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40℃。可伴有眩晕、晕厥等。
热射病:体温飙升到40℃以上!人开始迷糊、说胡话、抽搐甚至昏迷!皮肤可能滚烫干燥不出汗,也可能大汗淋漓。请谨记:这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是会危及生命的急症,一旦发生,必须马上送医院!

中暑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过度操劳的任务;
不完全适应环境(暴露在高温下少于三天);
中暑病史;
肥胖;
使用药物治疗慢性疾病、高血压和类似疾病,如抗组胺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安非他命、可卡因、甲状腺素、β受体阻滞剂、利尿药等;
睡眠不足,不吃早餐,过度饮酒、宿醉等;
感冒、腹泻或其他症状、脱水;
青春期前的儿童也被认为是中暑高风险人群。

科学防暑指南
助你安然度夏

合理改善环境,适度避免高温:尽量保持周围空气流通,使用风扇、空调等,尽可能在阴凉处行走。
尝试调整时间,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户外活动安排在一天中较凉爽的时间。上午10时到下午4时,阳光最强烈,大家尽量待在阴凉处或有空调处。
聪明穿戴,防晒防暑:尽量选择浅色、宽松、透气的衣服。避免热应激,包括用衣服、帽子、伞和其他配件来遮挡阳光。条件允许时,可以佩戴冰袖、涂抹防晒霜。
科学补水有讲究,防止脱水能保命:需谨记!别等渴了才喝!在天气炎热的环境,每小时要补充200-300毫升水。科学补水措施包括:平时主动、规律地喝水;少量多次喝水;出汗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水、运动饮料或带点咸味的饮品,或补充椰子水、绿豆汤等清凉解暑饮品。避免饮用酒精、咖啡、浓茶等饮料;可乐、果汁等高糖饮料也可能加重脱水。
避免过度劳累,科学调整活动强度:注意高温天气,休息和恢复很重要。保障晚上充足睡眠,饮食清淡些,多吃蔬菜水果,使身体保持良好状态。避免在高温下进行剧烈运动或高强度活动,夏季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锻炼。循序渐进地适应高温(即热习服),户外活动或军训者可逐渐增加高温暴露时间,每天增加20%-30%。
密切关注中暑风险较高的人:例如户外工作人员(快递员、建筑工人、户外执勤人员等)。特别注意新员工,尤其是来自凉爽干燥地区的新员工。特别注意老年人、儿童、缺乏运动的肥胖者和其他有风险的人。
警惕身体发出的警报,侥幸心理要不得:如果您或身边同伴在高温环境下度过一段时间后,感觉身体不适,无论出现什么症状,都应考虑中暑的可能性。请立即停止工作,转移到阴凉处休息、降温!

中山市卫生健康局编辑部
编辑:刘姝晗
二审:黄锶铭
三审:李春媚
素材来源:疾病预防控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