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入选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闫莹莹 通讯员 赵嘉俊 黄怡 发布:2025-07-04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7月4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5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在韶关闭幕,会上传来捷报,中山市“以香山书房为枢纽,跨领域系统集成公共文化联合体”项目,成功入选2025年度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项目创新模式,通过生态、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将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精准输送至基层,成为大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山样本”。

据了解,中山依托金钟湖片区“一院二房三公园”,即以岭南书院·中山市香山书院为枢纽,联动金钟湖公园香山书房、文化馆非遗主题香山书房,串联金钟湖公园、中山市儿童公园、中山气象公园,构建起覆盖生态、文化、科普、教育的复合型公共文化空间。

金钟湖公园香山书房依托公园的自然资源,常年开展“二十四节气·万物始藏”等自然主题阅读活动。通讯员供图

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单点作战”局限,通过点线面串联,让文化服务从“固定场所”延伸至“自然场景”。例如,金钟湖公园香山书房依托公园的自然资源,常年开展“二十四节气·万物始藏”等自然主题阅读活动,每期图书平均外借率达17%;文化馆非遗主题香山书房则将20余类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如沙溪凉茶药罐、大涌红木雕刻工具等搬进展厅,年均举办崖口飘色、醉龙扎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20余场,吸引全国200余名设计师参与文创大赛,让非遗从“博物馆”走进“生活圈”。

同时,金钟湖片区的“公园+”模式,也并非简单的空间叠加,而是以生态为底色,将教育、科普、文化等功能深度嵌入,让公园成为“自然课堂”“文化客厅”。

香山书房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通讯员供图

在占地310亩的中山市儿童公园,将“1米高度看城市”的设计理念贯穿始终:700余个植物科普牌用童趣语言讲述植物故事,儿童安全体验中心通过模拟火灾、地震场景,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掌握自救技能,年接待亲子家庭超10万人次;146亩的中山气象公园则打造“80厘米口径探自然”的科普课堂,通过VR台风体验、球形天幕星空模拟等设备,让市民“沉浸式”学习气象预警、暴雨逃生等知识,游客直言“比课本更震撼”。

位于山林湖草间的香山书院,千余平方米的建筑与自然共生:文脉传承区陈列香山历史文献,文明实践区定期举办非遗沙龙,文化交流区成为市民读书论道的“精神客厅”,深度挖掘岭南文化当代价值,让历史活在当下。自开放以来,这里已举办文脉讲座40余场,成为基层文化服务的“精神地标”。

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升级的过程中,中山善用“科技+”为抓手。气象公园配备国内先进的高精密度天象仪、VR设备,可模拟四季星空与台风眼场景,年接待研学团队超50批次;香山书房引入智能化自助借阅系统,支持刷脸、扫码、刷卡多种方式,获得市民点赞。

香山书房让图书借阅更加便捷。通讯员供图

如今,金钟湖片区“一院二房三公园”已成为中山基层文化服务的“流量担当”:两家香山书房近两年总流通35.4万人次,借还图书近13万册次;香山书房入选“2023年度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案例”,非遗主题书房获评“2024年广东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

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共治”,从“空间建设”到“服务创新”,中山以“一院二房三公园”模式构建起全域文化服务生态圈,让优质文化真正“沉下去”“活起来”,为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中山答卷”。


编辑  张英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查九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18825人浏览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