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上的产业城:神湾外沙村成智造新腹地!
栏目:推荐 来源: 神湾发布 发布:2024-01-22

 

沿外沙工业大道向东深入中山市神湾镇外沙村内,一侧是连片的养殖鱼塘,另一侧是绵延的山脉,山脚下伫立着几栋崭新的工业写字楼,形成了一处小型工业园区,门口写着“外沙村工业集聚区‘工改’腾挪园”。向南1.5公里的福源路两侧,诚艺·外沙科创园的现代化园区在一片低矮厂区与广阔沙田中尤为显眼。
 
短短两年的时间,伴随着中山市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下称“工改”)的全面推开,以外沙村为代表的神湾镇工业面貌焕然一新:数百亩产权碎片化的地块得到整合;由广东诚艺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诚艺控股”)开发建设的诚艺·外沙科创园,已建成的两期厂房已完成全部招商;因“工改”拆除面临搬迁的一批本土优质企业被安置进“工改”腾挪园内,并顺势增资扩产、参与“技改”,外沙村民也实现家门口高质量就业。当地的“工改”故事,曾多次登上央视一套。
 
“‘工改’最终是一件让大家都满意的事情。”外沙村党委书记罗欢辉说。

 

 

投资何处来?

“工改”+腾挪联动破题

神湾镇位于中山市南部,毗邻珠海、江门。外沙村是该镇通达中山主城区和周边镇街的门户,拥有约6500亩耕地,花木种植、脆肉鲩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是村内的特色产业。
 
农业兴盛的同时,外沙村也尝试发展工业。罗欢辉介绍,外沙村过去主要有两处工业片区:一处是统筹用地面积约4500亩的南沙工业区,另一处是外沙村于2005年开发的28亩的外沙工业小区。虽然初步形成了规模,却未能长久有效带动村镇的经济发展。
一方面,南沙工业区以国有用地为主,极少数的村集体用地并不能为外沙村带来可观的物业租金收益。外沙工业小区虽是由外沙村开发,其每年物业租金收益仅约50万元,每月每平方米租金仅约2.2元。
 
另一方面,当地土地碎片化问题突出,南沙工业区规划改造的1004亩用地上包含了53个权属人。并且,上盖建筑大多为单层锌铁棚,内部生产设备老旧、工艺低端、环境恶劣。这不仅不利于当地制造业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其落后样貌也影响着外地客商对当地的投资好感。

 

 

“神湾?工业?”作为投资者之一,诚艺控股董事长罗流猛也提到,工业基础相对较弱的神湾镇,在过去似乎很难引起工业投资者的兴趣,而他却选择将公司在中山的首个项目放在神湾镇外沙村:“我们投资的是神湾的未来。”

 

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神湾镇将不得不直面土地碎片化、低端产业难转型、村集体物业收益难提升等问题。千头万绪,从何做起?外沙村成了突破口。

 

“我们形成了‘工改’和腾挪联动的机制,通过引入‘工改’改造主体企业对南沙工业区进行‘单一主体归宗’,改造主体、产权人、政府三方坐下来一起谈,再把优质企业安置到外沙村的‘工改’腾挪园里。”神湾镇党委副书记(挂职)梁枫介绍。

 

 

碎片变连片

“单一主体归宗”零的突破

工业区的新老交替,来之不易。
 
2022年初,“工改”在中山全市拉开序幕,外沙村的“工改”同步推进:诚艺控股开始整备南沙工业区内权属分散的用地,打造集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于一体的多元化、复合型现代产业园区;外沙工业小区内的锌铁棚厂区也计划改作为“工改”腾挪园,用于安置南沙工业区搬迁出来的优质企业。
 
由于用地权属复杂,诚艺控股连片开发的前提条件是整合用地产权。于是,“单一主体归宗”改造模式应运而生,即多名土地权益人通过签订搬迁补偿协议转移相关权益,其土地在注销原不动产权证后,按控规协议出让给单一主体,也即诚艺控股实施改造。

“南沙工业区很特殊,大约九成的权利人是港澳台资企业。”罗流猛介绍,由于大多数权利人远在外地,“到处飞”去找权属人谈判补偿条件,成了罗流猛在整备土地期间的常态,并需要给予产权人货币、物业等作为补偿。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诚艺控股得以在三个月内完成对首期项目涉及的几宗用地权属的整合,进入落地建设流程。

 

“单一主体归宗没有前车之鉴,是中山首创。”罗流猛曾在多个场合感慨项目能够快速落地的可贵:“干部们休息日也在帮我们协调,打通政策堵点。市领导直接在项目现场办公,推动项目尽快落地。”

到2022年8月时,诚艺·外沙科创园一期项目已在南沙工业区上开工建设,外沙村工业集聚区“工改”腾挪园安置的首批企业已正式投产,顺利实现了新老工业区的过渡。

 

2023年末,中山评选出十大“工改”示范项目,诚艺·外沙科创园位列其中,并被视为中山“工改”十大改造模式中“单一主体归宗+连片奖励”模式的典型案例。

 

“只有经历过痛,才知道未来在什么方向。”操着一口地道的四川口音,中山市宏信鞋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远东分享着自己参与“工改”的感受。从南沙工业区搬迁到“工改”腾挪园后,厂房面积从7000多平方米提升至1.2万平方米。公司借机扩大生产线、引入一批自动化设备,单条生产线效率提升了30%至50%。“以前我们做鞋底、鞋垫,今年3月份会正式投产首批成品鞋。”李远东说。

 

 

村内就业、收入上涨

新机遇中的新乡村

外沙村工业集聚区“工改”腾挪园的一栋厂房内,外沙村的“90后”小伙梁细青正在为用于花卉种植的瓶装培养基旋上瓶盖,再将它们放入消毒设备。从业十余年,梁细青已经从最初的打工仔,晋升为中山市缤纷园艺有限公司增资扩产配置部的主管,平均月薪过万元。

“和旧厂房相比,新厂房的质感很不同。”谈起公司参与“工改”前后的最大变化,梁细青一直强调着干净、明亮、宽敞的工作环境。此外,新厂房的位置也更便于他和村民们上下班:“从这里画一个圆,几乎就能覆盖我们整个村,我走路几分钟就能回家。”

 

罗欢辉介绍,“工改”腾挪园入驻企业创造的约1500个就业岗位中,包括了约400名外沙村村民。不少过去月收入四、五千元的村民,其薪水在“工改”后增长至六、七千元。

 

除了增加就业、提升收入水平,户籍人口刚过5000人的外沙村,还将迎来一次外来人口的巨量提升。据统计,诚艺·外沙科创园建成后,预计可新增1.5万个就业岗位。“村里已经在谋划一批出租屋了,统一建设、管理,引入物业,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舒适的生活小区。”罗欢辉说。

 

人口提升,仅仅是外沙村及神湾镇所面临历史性机遇的具体表现之一。

“66元‘过桥费’对于东岸企业来说,真的很划算。”就着深中通道车辆通行费定价方案近日公布的话题,罗流猛谈起自己在调研大湾区制造业时,了解到的各地企业对投资中山、投资神湾的看法:“因为在中山的劳务、经营成本更低,东岸那边还没购买厂房的企业就更向往中山了。港澳一直也有工业转移到内地的现象,例如香港企业,以前基本都去深圳,但现在深中通道要通车了,不少企业会考虑来中山。”

 

目前,诚艺·外沙科创园第一片区的一、二期项目已完成100%招商进驻,新厂房即将交付使用;第一片区三期项目及第二片区一期项目已于近日动工,预计将建设60万平方米厂房。项目全面投产后,年产值预计将达35亿元,创造1亿元年税收,较“工改”前分别提升约8.5倍及5.7倍。

“不单是买卖厂房,我们还会孵化有潜力的企业,给予投资入股、提供物业等支持。”罗流猛透露,公司目前已入股多家来自深圳等地的高新企业。例如园区新招引的广东唯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来自诚艺控股的1.5亿元投资支持和定制厂房服务,将在2024年3月正式投产,且年产值预计可以翻倍。

 

一审:朱明辉、郑煜文

二审:孙健生

三审:王鲁宾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7月15日零时起,员峰桥全封闭大修
13474人浏览   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