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游轮,沿“海上深中通道”,看彼岸的深圳城市天际线
栏目:推荐 来源: 梁展宏 发布:2021-09-03

8月22日20时30分,历时30个小时,深中通道东人工岛主线堰筑段隧道主体结构最后一段底板顺利完成浇筑,为年底完成堰筑段全部主体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毫无疑问,作为一条打破多项世界纪录的大湾区跨海大桥,深中通道是促进大湾区东西岸融合发展的一条“海上蛟龙”,更是见证深圳、中山两城融合发展的重要通道。

8月28日,由融创中国主办的《海上梦想之旅·中山向上新高度》暨中山融创新品推介会,在美丽的大湾区一号游轮上正式举行。当日,来自中山、深圳两地的学者以及嘉宾,共同在伶仃洋上乘风破浪,近距离欣赏了正在建设的深中通道、已经通车的港珠澳大桥,以最直观的方式感受大湾区融合、深中一体化进程。


当日乘坐的大湾区一号游轮。

●见证之旅:
近距离感受大湾区海上交通建设:
融创中国开启“海上深中”之旅

活动当日,一众受邀嘉宾、学者一同在中山港集中出发前往深圳蛇口港,在“海上深中通道”上目睹并了解了深中通道的最新建设进展。抵达后,大家换乘大湾区一号游轮,正式开启了长达180分钟的伶仃洋东部之旅。

期间,大湾区一号游轮2次穿越港珠澳大桥底部,参观大型游船穿越大桥的青州航道,以及外观伶仃岛、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蛇口母港等优美景点。据介绍,去年8月份交付使用的大湾区一号游轮总长72米,宽19米,可载客约300人,设有观光游览区、展览馆、中庭、科技商店、多功能教室、剧院等休闲娱乐区域。该游轮是“中国首艘综合性湾区游船”“中国首艘油电混合,豪华双体客船”,游船重要设施均实现“中国制造”。游轮采用物联组网创新技术,具有低噪音零排放、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等特点。

其中,作为当日海上深中之旅的主角、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交通通道,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枢纽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总投资超400亿元,计划于2024年前后通车。

“这几年看了很多关于大湾区、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的视频、新闻报道,但这么近距离在海上亲眼看到这些世界级工程还算头一回,这种体验感确实震撼。同时,也让我们对大湾区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特别是深中通道通车后,深中30分钟生活圈肯定会成为现实。”第一次坐上大湾区一号游轮的融创中山项目业主黄女士向记者表示。


▲在大湾区一号游轮上,彼岸的深圳城市建筑天际线清晰可见。

融创中山北片区负责人袁飞在当日活动发言中表示,在目前深中通道建设如火如荼之际,本次融创中国特别以“海上看湾区”的活动形式,邀请来自中山、深圳两地的融创业主、嘉宾们,率先在伶仃洋上亲眼、亲身感受世界级交通工程深中通道这条“海上蛟龙”的最新建设情况,并通过近距离欣赏已经建成通车的港珠澳大桥,一方面亲身感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日新月异与繁荣富强,另一方面则畅想深中通道建成后“深中同城20分钟生活圈”给大家带来的便捷和利好。

●嘉宾观点:
坚定“城市向东”发展方向:
交通成改变中山在大湾区发展层级的关键

“我们多年的区域经济研究表明,地方发展主要依靠两种力量支撑,一种是本地的内生发展力量,一种是外部的力量和机遇。而交通肯定是改变中山未来在大湾区发展层级的重要外部力量。”作为当日活动受邀嘉宾之一,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表示,改革开放之初,珠三角经济、产业起步的主要路径是“香港(港商)—广深—东莞佛山—中山珠海”。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的建成,未来大湾区A字型交通骨架正在一步步改变资本、产业流动层级,尤其是大湾区东岸(深圳、香港)正在通过资本、人才的向西转移而实现新一轮的融合。

丁力认为,深中通道可以为中山带来更多的、前所未有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聚集。但归根到底,只有自身综合实力强,中山才能成为磁场并把这些要素吸引过来。譬如,中山非公经济发达,各专业镇已有深厚的产业基础,这又是中山相较其他城市最明显的优势。他建议,当前中山正提出打造制造业强市,而深圳的创新要素、资本要素则是目前中山最为稀缺的。下一步,中山的重大产业平台如何在交通利好的基础上,实现“深圳资本——中山制造”的有效对接将尤为重要。


▲正在建设中的深中通道。

作为2014年最早提出“深中同城”概念的学者、当日活动的另一位主讲嘉宾,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山市改革发展研究会会长梁士伦教授则以《中山的昨天、今天、明天》为主题,回顾与展望了中山这些年来经济、产业发展的走势。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提出,让中山坚定了向东发展以及走向海洋时代的城市、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是今年7月民众撤镇变街道,同时纳入火炬统筹区,这正体现出中山市政府做强做大国家级产业区火炬开发区(中山三大核心城市产业平台之一)的决心。”梁士伦认为,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未来越来越多企业将向湾区西岸的中山布局。以民众街道为例,民众作为一个东接火炬区—翠亨新区—深圳,北连广州的区域,其最大的优势是土地资源相对丰富,而这有望让民众(以民众科创园为首)成为火炬区未来产业、城市扩容的重要区域,符合当前中山提出“再造一个火炬区”、打造中山东部产业引擎的发展思路。


一路上,大湾区一号游轮2次穿越港珠澳大桥底部。

至于交通方面,梁士伦指出,随着深中通道、广州地铁18号线、深茂铁路、中开高速、南中高速等重大交通基建的推进,加上目前中山几环几纵的内部交通路网建设,民众在“十四五”乃至更长的时间内,将逐步建成中山东部内外交通最为便捷的镇街之一。

另外,梁士伦认为,当前比亚迪、欧普照明等一众知名企业项目已成功落户民众科创园,随着未来越来越多企业的落户,一个地区如何留住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考虑到目前很多在广州、深圳的工薪阶层都因高房价而置业艰难。反观中山民众这些新兴人居板块凭借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住宅项目,会成为吸引这类企业人才在民众安居乐业的重要载体。


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山市改革发展研究会会长梁士伦

对于吸引人才问题,丁力建议,民众街道乃至中山要做好激励因素、保健因素两方面准备。首先,大型企业的落户会提升一个片区产业薪酬的竞争力,这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当前大湾区各个城市都打响了人才争夺战,前者争夺的重要“武器”就是人居环境,当中包含市容市貌、绿化、教育、医疗、公共交通、商业消费等各个方面。因此,他建议中山的环湾、临深片区要务实地健全、提升人居环境的竞争力。

●项目前瞻:
瞄准交通与产业利好:
融创深耕民众、五桂山人居板块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头部综合性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至今,融创已具备城市开发与产业整合运营的综合能力。2020年,融创将企业定位升级为“美好城市共建者”,依托地产、服务、文旅、文化、会议会展、医疗康养六大板块协同发展,近年更是重点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

自2015年进军中山市场以来,融创一直深耕中山重点发展区域,并先后在火炬区、板芙、三角、阜沙等镇街开发了多个高品质住宅项目。今年,融创首度进军民众街道、五桂山街道,分别在两个区域推出融创深悦府、融创桂潮府两大全新住宅项目。

其中,有望在今年9月份率先面世的融创深悦府位于火炬区民众街道深中通道民众南出口附近,是融创在大湾区打造的首个“新生代归心社区”。该项目位于民众街道中心区域,占地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4万平方米,小区主打全龄段森居乐园,6大社区欢乐场景,9大全龄段园林方块。

配套方面,在项目直线距离约3公里内配备民众街道办、民众客运站、民众中心小学、民众公园等多种市政配套,加之临近规划建设中的民众科创新城,未来片区将规划建设多所学校,超市、综合医院等,有望进一步提升民众街道中心的生活配套。


融创深悦府效果图。受访者提供

产品方面,项目前期将主推建筑面积约75至119平方米的N+1高层洋房产品,主力瞄准自用型买家。

“基于对民众产业、交通、人才集聚的看好,融创选择落子民众街道核心板块,力争打造民众市场目前较为稀缺的高品质人居项目。”融创华南集团湾区西岸公司城市营销负责人苏红煌向记者表示,在深中通道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下,中山在经济、人居环境等领域更是迎来了重大利好,近年中山东部临深片区更是备受深圳置业者的青睐。去年,民众街道的地方生产总值(GDP)增速排名全市第三、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全市第一,社会零售品零售总额、第三产业增速等也排名全市前列。随着民众街道纳入火炬区统筹,未来火炬统筹区将有望持续促进民众作为中山东部片区(临深片区)的发展。

至于计划明年初面世的融桂潮府,项目选址中山自然保护区五桂山(坦洲快线翠山公路出口附近),是一个主打背靠“中山城市绿肺”的生态资源型住宅项目。随着坦洲快线即将全线通车,未来从项目出发可实现全程无红绿灯向北直达中山东区、向南快速对接三乡、坦洲以及珠海市区。


◆中山商报
◆文/图 记者 梁展宏
◆编辑:侯海影
◆二审:何腾江
◆三审:赖友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首个冰淇淋主题文旅景区来啦
15226人浏览   202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