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坡芽歌书惊艳亮相中山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12-23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一个壮族聚居的小村庄里世代传唱着一种山歌,唱山歌时人们会参照一张画着奇怪图形符号的土布帮助记忆,这就是后来被惊叹为“活着的图画文字”的坡芽歌书。12月22日晚上,坡芽歌书合唱团为中山观众带了一场集听觉、视觉为一体的独特的民族合唱音乐会,优美的旋律,多声部的完美融合,加上原生态的唱法,把坡芽情歌唱法自然流露、内容缠绵悱恻、旋律美妙动听等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充分领略到坡芽情歌独有的魅力。

在演出开始前,富宁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唐伏云介绍说,壮语中,“坡”即山坡,“芽”是一种开黄色小花的灌木,俗称“黄饭花”,是壮家人制作五色花糯饭的黄色染料。“坡芽”的汉语意思是“山花烂漫的地方”。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歌,既是人们劳作之外的娱乐,又是抒情达意的媒介,也是消磨闲暇的方式。

歌伴人生,是坡芽人日常生活的写照。2006年,这里发现了令世人瞩目的奇特歌书。坡芽歌书是一块长两尺、宽一尺的土布,上面画着81幅图画,绘有月、星、树、人、犁等81个物象图案。每个图案约一寸见方,呈红色。坡芽歌书上的每一幅图画代表着一首壮族情歌。81个古老简洁的形态浓缩了壮族民歌的精髓。类似象形文字的文字形态,音形义的高度结合,以及其所蕴含的丰富的壮族婚恋和民俗文化内涵,令学术界震惊。人们形象地比喻,每个图形好像是一个文件夹,歌手看到它就能唱出一首动人的情歌,歌词和曲调都在歌手心里。

音乐会上曲目选自古老的《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中记录的部分经典爱情歌曲,由作曲家刘晓耕、吴渝林、业原,著名指挥家叶明菊等一批著名的艺术家共同策划,把原生态的山歌调子改编成合唱歌曲,以多声部合唱的形式表现出来,既保留了坡芽情歌原汁原味的韵味,又在演唱风格和舞台呈现上更接近当代人的审美观。

柔美的旋律,天籁的和声,合唱团用纯净的声音演绎了壮乡儿女天籁欢歌的情爱密码,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冷启迪 
◆图+3/记者 孙俊军
◆编辑:沙玉兰 
◆二审:曾淑花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