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港海关:为“走出去”提速,为“引进来”设防 | 创建助力百千万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袁婵 发布:2025-05-24

5月23日,《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认定命名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决定》发布。在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名单中,中山港海关榜上有名。记者采访了解到,中山港海关承担中山市各口岸进出境检疫监管职责,近年来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改革创新与国门守护全过程,既为中山制造出海保驾护航,又为筑牢国门生物安全防线贡献力量,彰显了文明单位的责任担当,先后获评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海关党建示范品牌等荣誉。

深化改革创新
为中山制造出海提速

5月下旬,在中山中外运码头,广东格兰仕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一批微波炉通过 “大湾区组合港(一港通)”模式,随驳船 “中航923” 运抵广州南沙港后,直接换装国际航行船舶出口海外。“新模式下,转运至广州出口的货物物流时间节约1到2 天,提升了外贸集装箱周转效率,还节省了重复申报的舱单录入费用,非常便利!” 中山中外运仓码有限公司商务部副经理刘向科称赞道。

中山中外运码头。记者 文波 摄

近年来,中山港海关将精神文明建设与深化改革创新深度融合,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中主动作为。2020年,中山港海关先行先试推广 “大湾区组合港(一港通)” 模式,压缩家电等 “中山制造” 货物的海运物流时间,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中山港海关监管三科副科长何柯伦介绍,该模式依托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港口代码共享、海关监管互认,出口货物全程只需 “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大幅度压缩了通关时间和运输成本。

关员对货柜进行检查。记者 文波 摄

“我们强化跨关区协同监管机制,持续织密组合港(一港通)航线网络,推动中山各口岸与蛇口港、南沙港等港口一体联动发展,全力畅顺中山制造出海通道。” 何柯伦介绍,截至目前,中山港海关已支持中山各口岸与深圳蛇口港、广州南沙港等开通12条组合港(一港通)航线,今年1至4月,共监管该模式下航班334航次,验放出口货物超1.8万标箱。

此外,在服务企业方面,中山港海关连续4年制定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措施及“一码头一策”方案,提供“7×24 小时”预约通关服务,“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了问题300余个。

打造安全教育基地
累计服务超2万人次

近年来,中山港海关将文明实践与国门守护工作贯通融合,精心打造“青篱”国门生物安全教育基地。在基地,记者看到国门生物安全展厅、禁毒展厅、木材检疫科普展厅及“香山英杰”、奇趣植物园等室外展区依次分布。

市民群众在“青篱”国门生物安全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记者 文波 摄

据了解,“青篱”基地占地9000余平方米,展示了各类实物标本1000余件,培育入侵、濒危、香料等植物300余种、3000余株,并建有华南地区首个外来物种科普(普法)馆,配备了国门生物安全宣传品、宣传册等多元科教资源。

前不久,南朗街道南朗社区组织亲子家庭走进“青篱”基地开展研学活动。海关工作人员向亲子家庭讲解国门生物安全的概念、历史渊源及发展历程,孩子们在奇趣植物园与多种珍稀植物 “面对面”,通过“沉浸式”体验加深了对外来入侵物种危害及国门生物安全的认知。“今天学到了很多书本外的知识,原来植物有这么多种类!” 参与活动的小朋友兴奋地说。

“‘青篱’基地是中山港海关开展文明实践、展示海关形象的重要平台。”中山港海关人事政工科科长李日晴介绍,海关依托基地,在实践科学理论、培育践行主流价值、宣讲海关政策、开展科普普法志愿服务等方面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文明实践助力“百千万工程”。

据悉,自“青篱”基地2021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中山港海关依托志愿者科普宣讲力量,累计开展国门生物安全、禁毒法治等主题科普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服务我市学校师生、社会团体超2万人次。“海关通过开放日、主题研学、科普展等形式,邀请社会团体、中小学生等走进基地参观,不仅可以宣传生物多样性,还可以提升公众保护国门生物安全的意识与行动自觉。”李日晴表示。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朱晖  三审 林志强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市直属中小学2025年招生通告发布
原创 12545人浏览   2025-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