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亩“阳光玫瑰”滞销!民众种植户推迟葡萄成熟期谋自救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3-23

“以前到了这个时候,我们的葡萄就可以上市销售了,可是今年……”日前,在位于民众镇的中山市盛之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老板吴桂强对着记者焦急地说道。每年三四月份,盛之果的“阳光玫瑰”(也称“日本香印”)葡萄都会迎来丰收,今年由于疫情原因,消费市场低迷,果园体验游迟迟不能展开,吴桂强只得延迟葡萄成熟时间来避免产品滞销。

几年不愁销售的“阳光玫瑰”

作为中山市的葡萄种植大户,吴桂强2016年就包下了120亩地,专门种植“阳光玫瑰”葡萄。亩产2000多斤,情况好的话两年三造,由于这种葡萄没有核,外加香甜多汁,一直受到消费者喜爱,用吴桂强的话说就是“压根不愁销”。

一般葡萄的成熟季节在每年的七八月份,但吴桂强种植的这种“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时间却在每年三四月份,作为反季节水果,“阳光玫瑰”的销售价格往往比一般葡萄高,到园采摘价达到100元/公斤,地头收购价稳定在80元/公斤以上。

好货不愁销,这句老俗语眼下却行不通。“以前这个时候,就差不多会有批发商过来谈价格了,谈好了就直接整园出售。”吴桂强告诉记者,以往这个时候,都会有不少批发商过来收购葡萄,差不多几个批发商过来就销售完了,但今年都来了三个批发商,却还是没有谈妥。

传统的鲜果销售模式,是先批发再走市场,但由于疫情原因,市场销售环节并不好,市民消费能力普遍下降。“因为我们一直是整园销售,所以对于批发商来说,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到底需不需要这么大量的收购。”眼下各行各业都受到了疫情影响,批发商对于曾经畅销的产品也没了把握,担心滞销。

除此之外,批发商对于鲜果的质量要求也比以往更严格,就算价格和质量都可以了,包装又成为了另外一大难题。吴桂强告诉记者,由于鲜果不能长时间存放,丢果率很高,所以配套的包装盒包装袋都是批发商需要考虑的问题,而由于疫情期间很多工厂停工,批发商在准备包装运输时又会花费很长时间。

让葡萄成熟时间晚一点到来

走进葡萄园,一串串青翠饱满的葡萄挂在枝头,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按照以往惯例,每年这个时候,果园的工作人员就会摘下葡萄外层的保护套,让葡萄享受阳光照耀,迅速提升糖度,等达到一定糖度标准后,就能进行销售。但今年,吴桂强迟迟不敢拆袋。“要是拆袋之后没有及时销售出去,葡萄的表面就会形成黑色的晒斑,直接影响葡萄的销售。”

对于吴桂强来说,现在能减少损失的最好办法,就是尽可能推迟葡萄的成熟时间,待疫情结束市场恢复稳定后,再进行销售。

“我们以前还会有市民过来自己采摘的,现在因为疫情也没有了。”吴桂强告诉记者,除了批发商过来农场批发以外,市民自己采摘也占了农场一半的销售比例,以往每逢葡萄成熟季节,都会有几百人来到农场采摘。由于“阳光玫瑰”品质高,名气大,还会吸引不少来自顺德、广州、深圳、东莞的游客。

葡萄的成色直接影响销售价格,为了能给之后的销售提供保证,吴桂强丝毫不敢懈怠,“从葡萄开花到之后成熟销售,我们单单修果就要修4次。”自己农场本来就有十几名员工,但到了修果的时候,吴桂强还要从外面请专业人员过来修剪。把小颗粒的果实挑出来减掉,让每串葡萄保证在60至65颗之间,吴桂强告诉记者,这样才能保证葡萄的品质。

随着农业体验游恢复,吴桂强计划4月起开放果园采摘,吸引市民和周边游客过来,尽可能减少损失。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程明盛 黄廉捷 见习记者 王蔚然
◆图+5/记者 余兆宇
◆编辑:沙玉兰 
◆二审:蓝运良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