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教育体育局以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为抓手,唯才是举、唯贤是用,大量引进国(境)内外高水平院校优秀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朝气蓬勃、才华横溢、乐教爱生的杏坛生力军,有序推进中山教育高质量发展。
✦✦
01

求学鹭岛,深耕海洋生态;学成归来,投身中山教育。我很荣幸能加入中山市烟洲中学这个优秀的集体。这里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卓越的办学理念,为我提供了实现教育理想的广阔舞台。

作为新教师,我既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也充满了奋斗的激情。我将充分发挥我的专业优势,打造富有启发性与趣味性的生物课堂。我坚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未来我定会保持谦逊,不断学习,以青春和汗水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誓言,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奉献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栋梁。
✦✦
02

从中山大学的实验室到小榄中学的三尺讲台,七载科研的历练,化作今日课堂的初心。博士期间,我曾用测序描绘生命的蓝图,用基因编辑验证真相,用代码解析复杂网络。而如今站在课堂,我愈发明白,教育是一场更宏大的“基因工程”。知识是外源片段,课堂是转录翻译的工厂,而学生的心灵,才是最珍贵的载体。从基因组的测序到学生人生的“测序”,变的是场景,不变的是探索的热忱。

我愿以科学为底色,以教育为使命,把科研精神融入课堂基因,让好奇成为孩子们的“遗传因子”,让坚韧成为他们的“表达产物”。在小榄中学,愿与更多教育同行者一起,用科学与热爱,编写中山学子的成长“基因序列”。
✦✦
03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当真正踏入中山市永安中学的那一刻,我心里满是欢喜与敬畏;而一想到“立德树人”的使命要在这里落地,又真切体会到肩上的责任分量。

永安中学虽新,却处处让人安心:漫步在“千亩绿肺”国家公园旁的校园,清幽环境让人忍不住想沉下心来做事;智能化教室、多功能实验室等设施一应俱全,看着就觉得教学有了坚实依靠。更打动我的是这里的团队,这里齐心向前的氛围特别温暖。
我将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自己:好好打磨学识,更新理念,也时时提醒自己以身作则。用心读懂每个学生的不同,帮他们挖出潜能。学校“慎身修永,安邦济世”的校训,正合我对教育的期待。未来,我愿扎根讲台,将个人成长融入校与生的发展,与永安人共谱新篇。
✦✦
04

时光飞逝,博士毕业后加入中山市永安中学教师行列已满一年。这一年来,从青涩到从容,我的成长离不开前辈们的悉心指导与同事们的无私帮助。我积极将大学所学的新知与活跃的教学理念带入课堂,致力于让化学“活”起来。我喜欢用有趣的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和前沿科技,催化学生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探索分子世界的奥秘。

“教育家精神”是我学习的方向。我愿以新教师之热情、创新之思维,不断精进教学艺术,做学生科学道路上的引导者与同行者。未来,我期待能继续与优秀同仁们并肩,以努力和热爱,为学生的成长贡献光与热。
✦✦
05

博士毕业后,我有幸加入烟洲中学这个大家庭。我深信这是能安心深耕和实现教育理想的沃土。学校深植烟洲书院百年文脉,以“以人为本,尊重教育”为办学理念,更以“四大书院”助力学生个性成长,恰与我专业中“重个体差异、助力全面发展”的追求不谋而合。此外,学校有优秀的管理团队,身边更是有众多国内外名校毕业的同仁,人才汇聚。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相信与优秀者同行,方能更快成长。

作为新教师,我将以应用心理学专业所长为依托,在烟洲中学的优质平台上倾听学生心声,助力学生成长,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努力为烟洲中学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更为中山教育事业注入自己的“心”力量。
教育的魅力在于内在唤醒
教育的力量在于团队共振
我们期盼
优秀人才源源不断进入中山的教师队伍
在伶仃洋畔、山海之城
谱写教育华章,培育家国栋梁!
初审:潘绮琪
复审:刘军安
终审:林永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