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法治时代创新论坛暨全民普法40周年研讨会、首届法治创新研讨会、首届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山市委依法治市办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申报的《“四维驱动”:中山市涉外知识产权立体化法治服务模式》,经专家评审成功入选“2025年涉外法治工作创新案例”,是全国唯一入选的涉外法治案例。

活动共收到全国各地全面依法治省(市、县)委员会及各小组成员单位、司法单位、行政执法机构、高校科研机构等各项申报1000多件,最终评审出“2025年法治创新案例和创新论文”368件。作为法治领域极具影响力的高端交流平台,该论坛自2023年首届举办以来,汇聚知名法学家及各界知名人士,连续两年发布《中国法治创新发展年度报告》,其评选结果兼具专业性与权威性。
近年来,中山以法治化手段破解涉外知识产权保护难题,探索以市委依法治市办统筹协调为核心,以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主阵地,通过深化运行机制、建立服务平台、加强人才培育、优化法律援助四个立体化维度,构建“线索追踪—企业对接—专家会诊—全程护航”的涉外服务体系,有效破解中山企业面对海外纠纷时“找不准方向、摸不清规则、用不起资源”的困境。
“四维驱动”:
中山市涉外知识产权立体化法治服务模式
以机制创新破解跨境纠纷难题,筑牢法治保障根基
针对企业“找不准方向、摸不清规则、用不起资源”痛点,构建“系统协同+繁简分流+海外预警”三维机制。
▲建立繁简分流机制,简案1个月内办结,繁案组建专家团队全链条服务,累计挽回经济损失超2亿元,调解成功率超71%。
▲创新海外预警机制,依托大数据平台监测纠纷线索,通过“产业市场未动,专利导航先行”模式,2023年以来完成8个产业专利导航和10个企业微导航,公益共享成果助力企业提前布局。
以平台建设护航企业“走出去”,打造灯饰产业保护样板
以中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为契机,构建“N个保护中心+4个工作站+线上平台”服务网络。
▲灯饰知识产权维权中心首创“1+1+N”模式(1个快维中心、1个知识产权审判庭、N个行业协会和基层服务站),建立覆盖全市的23个镇街服务站、157家企业流动工作室。“中山古镇模式”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列为优秀案例并在WIPO大会推广,获评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依托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站、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中山诉讼服务处等4个工作站,提供“事前预警、事中指导、事后救济”全链条服务。同时开发“中山市涉外法治地图”等数字化工具,2024年以来办理涉知识产权公证1400余件。
以人才培育强化服务能力,汇聚全球智力资源
通过“本土锻造+港澳引进”双轨并行,构建多层次人才矩阵。
▲本土人才“炼出来”。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设立实习基地,培育涉外律师110余名,11家律所入选涉外律所库;加快专业人才库建设,市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人才库律师团队开发的《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产品》入选全国创新案例;加强“高精尖”涉外知识产权服务能力,组织服务团参与境内外重大经贸活动,推动涉外法律服务进驻灯博会、广交会、印尼国际展,为1000余家企业提供全程驻场法律服务。
▲港澳人才“引进来”。出台“10+12”吸引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优惠政策,吸引16名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来中山执业,通过举办“湾区律英荟香山”“湾区快车”“法律服务周”等系列活动,聘任3名律师为“涉外法治推广大使”。
▲服务品牌“创出来”。打造“中山涉外法律服务大讲堂”品牌,研发《知识产权等国际保护规则与争端解决》《企业商标布局的机会与风险》等课程,面向企业巡讲,惠及超5万人次。
以全链援助兜底风险防控,降低企业维权成本
织密“指导网+智能网+维权网”
▲制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流程,编印《灯饰产业涉外应对手册》,建立“一企一档”定制化服务档案。2025年以来受理应对指导请求16件、办结率100%。
▲通过运用政务智能助手等人工智能工具翻译起诉状,集结行业专家提供证据搜集、侵权比对、法律分析等全链条专业指导,引入省保护中心知识产权检索、维权援助、海外保护等资源,降低企业应对成本。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专家咨询、案件跟踪等工作机制,组建涵盖美国、南非、日本等多地的涉外应对专家库,提供法律分析、诉讼策略制定、调解仲裁等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与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建立联合调处机制,为涉港澳知识产权纠纷提供高效调解服务。
“四维驱动”的探索,有力增强法治创新力,通过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催化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加速壮大,重点产业创新能级显著提升,有力引领国内外行业标杆,新质生产力在法治的轨道上加速形成,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涉外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果和印证,为如何运用法治力量应对涉外知识产权难题提供了具有实践价值的“中山样本”。
市司法局编辑部
来源:中山市委依法治市办秘书科
一审:黄钰颖
二审:陈 娟
三审:陈玉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