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风”而动筑牢防线!中山市全域凝聚退役军人力量,筑牢台风“桦加沙”防御屏障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通讯员 梁华 发布:2025-09-25

近日,面对今年第18号强台风“桦加沙”带来的严峻风雨考验,中山市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核心,迅速统筹全域退役军人与民兵力量,构建“市镇联动、全域覆盖、快速响应”的防御体系。从战前部署到一线抢险,从隐患排查到群众转移,全市上下凝聚起“迷彩力量”,以“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过硬作风,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坚实防线。

高位部署:
以“临战状态”织密防御网络

台风预警发布后,中山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联合武装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将防御工作前置。9月23日晚,石岐街道、南区街道、三乡镇人民武装部联合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率先召开防台风工作部署会,明确“五个到位”要求——政治站位提到位、人员物资备到位、任务分工落到位、应急值守守到位、协同配合做到位,为全域防御工作树立“标杆模板”。横栏镇、坦洲镇、沙溪镇等镇街同步跟进,通过召开任务部署会、明确分队职责、细化抢险流程,确保“指令清晰、责任到人”。

其中,横栏镇更注重“实战化备战”,镇主要领导根据“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防御原则,不仅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和退役军人红旗服务队完成集结,还联合中山市消防救援支队横栏大队开展应急装备实操培训,从抽水泵、油锯等工具操作,到橡皮艇维护保养,全方位提升队员“实战能力”;同时调配应急运输车辆并完成全面检修,确保人员投送、物资运输“零延误”,以“万全准备”应对“未知风险”。

全域联动:
“迷彩身影”活跃在防御一线

9月24日上午,中山市各镇街迎来大风和暴雨,退役军人与民兵力量闻令而动,形成“多点作战、全域响应”的抢险格局,在清障保通、隐患排查、群众转移等关键任务中担当“主力军”:

清障保通“不缺位”:五桂山街道、大涌镇、小榄镇等地遭遇树木倒伏、断枝阻塞交通,退役军人志愿者与民兵迅速化身“清障卫士”,携带电锯、绳索等工具奔赴现场。小榄镇退役军人红旗志愿服务队冒雨作业,即使雨水浸透衣背,仍以最快速度将倒伏树木分解、移至安全区域,确保主次干道“通途无阻”;五桂山街道更是实现5条主次干道全面清理,为应急救援、市民出行扫清障碍;三乡镇“民兵+武警”组“突击清障队”,出动80多人次、3台作业车清理120多处倒树、20多处障碍物,恢复10多处交通。

巡堤防汛“不松懈”:坦洲镇、神湾镇作为临水镇街,防汛压力突出。9月23日晚,33名基干民兵和退役军人组成应急分队,分4组奔赴联石湾水闸、大涌口水闸等4个重点堤防路段,开展“拉网式”巡堤查险。民兵们身着雨衣、脚踩泥泞,手持探杆探查土体紧实度,重点排查堤身裂缝、管涌等隐患,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配合水利部门用沙袋围堵、导渗处理,连续奋战10小时不松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住防汛第一道防线。

群众转移“暖人心”:港口镇、南朗街道、东区街道聚焦“重点人群”,将防御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港口镇50余名退役军人志愿者深入村社,开展危房户、养殖基地群众转移工作,用“敲门行动”逐户排查;南朗街道组织退役军人前往龙穴村鸡头角村等沿海低洼地区,协助渔民、山边住户提前疏散;东区街道兵支书牵头统筹,带领队伍在风雨中转移安置群众,用“迷彩屏障”为百姓撑起“安全伞”。

精神传承:
“退役不褪色”彰显使命担当

从军营到地方,中山退役军人始终保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用实际行动诠释“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使命担当。阜沙镇退役军人主动请缨,逆行冲锋在抢险最前沿,将危险挡在身前、把人民护在身后;大涌镇退役军人红旗志愿服务队不仅完成清障任务,还深入老旧房屋区域叮嘱群众注意安全,引导转移至庇护场所,让防御工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坦洲镇民兵吴嘉彬等队员连续作战,抹一把雨水就继续投入巡堤,用坚守诠释“守护家乡是责任”的信念。

截至目前,中山市全域灾后恢复工作仍在有序推进。退役军人与民兵力量的“硬核”参与,不仅为台风“桦加沙”防御工作提供了坚实支撑,更彰显了中山“军民同心、共抗灾害”的强大凝聚力,为保障全市社会大局稳定、守护人民群众平安筑牢了“铜墙铁壁”。


编辑 陈吉春  二审 陈伟波 包凯莹  三审 赖友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