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入住率从不足50%跃升至85%,五代邻里恩怨顺利化解,旧厂房变身文创街区……三年来,石岐街道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持续发力打造“香山原点、总部高地”,交出了一份城市能级跃升、民生福祉增进的亮眼答卷。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活力与底蕴并存的宜居宜业宜游新石岐,正以昂扬之姿崛起于湾区西岸。

“绣花功夫”提升辖区“颜值”
“百千万工程”带给石岐最直观的变化,是城市“颜值”的提升。这场变革摒弃大拆大建,转而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让老城区的每个角落都焕发出新的光彩。
走进湖滨路与太平路交叉口的风貌街,仿佛进行了一次时空穿梭,充满韵味的民国建筑映入眼帘。然而数月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以前,这里的建筑外立面都是垃圾和杂草杂树,周围环境也比较乱,客户看到都绕路走,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意。”10月27日,湖滨酒店的钟经理回忆起过往时连连摆手,“酒店入住率长期不足50%,很多客人来一次就不想再来了。”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石岐街道将湖滨路与太平路交叉口816米主线干道列为重点改造片区,投入约300万元帮扶资金。项目负责人介绍,该工程不仅整治了16处危房,美化了17栋约6500平方米的建筑外立面,更实现了“三线下地”、管网更新、广告规范等全方位提升。效果立竿见影,湖滨酒店入住率已稳步提升至76%-85%以上。
人居环境的提升,不仅是城市面貌的“翻新”,更是直抵人心的“温暖工程”。居住在湖滨路附近的罗丽坚三姐妹,与邻居因一道从民国时期就存在的“堵心墙”产生纠纷,持续了五代人。“每到雨季就担心漏水,重建的愿望也因为邻居不同意一直搁浅。”罗丽坚说,这次改造,政府不仅统一美化了外立面,还为她们做了专业的屋面防水,彻底解决了这个历史难题。
石岐的“美”不止于一条街。岐江一河两岸,8.8公里碧道如画卷舒展,昔日旧厂房变身文创餐饮聚集地;中山北站门户片区风雨连廊完成改造并实现拆围透绿,还新建了市政公园和口袋公园,让城市“客厅”更加靓丽;200个老旧小区和张溪城中村的“微改造”持续推进,从善坊项目更获评广东老旧小区改造样本。
今年以来,石岐拆除违建5.6万平方米,整治立面广告1700余宗,清理卫生黑点1200多处。同时深入推进水污染治理,新建雨污管道超16.8公里,完成6段暗涵清淤。交通网络也同步完善,14条道路完成改造提升,华柏路成为市政道路改造样板。这一切,都让石岐的“老城”不老,品质全方位提升。

“聚变”升级实现发展提速
在精心唤醒老城记忆的同时,石岐街道以更宏大的气魄面向未来,打造强劲的“总部高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了发展动能的“聚变”升级。
香山古城的焕新,让文商旅融合直接引爆消费新热点。孙文西路步行街今年国庆的盛况,是石岐产业聚变最生动的注脚。在“香山文脉 百年焕新”2025中山市国庆中秋美食文化周期间,这里人头攒动,灯火如星河倾泻。孙奇珍茶楼内,地道的广府早茶搭配民国风环境与粤剧表演,创下日均翻台近10轮、营收破4万元的纪录;南洋菜馆南成行的炸榴莲、咖喱角等单品日销五六百粒,7小时内营收破万元;瑞幸、四囍、香山三家咖啡店组成的“咖啡集群”,成为年轻人钟爱的“歇脚地”;“中山名品荟”则汇聚近170家名优企业的近800种产品,成为游客“一站式”扫货天堂。
8天超百万人次的打卡、50余场文化美食活动,让这条百年老街一跃成为文旅“顶流”,完美诠释了“文化为魂、业态为脉”的创新实践。
石岐的产业雄心远不止于此。石岐总部经济区、中山欢乐海岸片区、海景片区等重大产业平台逐步成型,吸引了太力科技新材料产业园、时尚智造生态产业园、岐江数贸港等15个高端产业项目相继签约。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石岐街道的产业格局持续提档升级。完美集团发展持续向好,太力科技、沃莱科技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崭露头角。其中,太力科技更是今年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敲钟”上市。
消费能级也随之提升。近一两年来,山姆会员商店、中山奇遇时光乐园、恒远海立方等高端文旅消费项目陆续开业,为城市注入蓬勃商业活力。今年上半年,石岐街道GDP同比增长4.8%的数据,正是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的有力证明。
作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岐江新城是石岐乃至中山未来的“城市新客厅”。这里不仅有产业的集聚,更有产城融合的温暖。便捷的交通、优质的教育资源、公园遍布的绿意、山姆商店的繁华,共同构成了吸引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扎根的强磁场。广东凯行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作人朱志强坦言,正是看中这里便捷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律所才一口气在石岐街道的富力中心买下3层写字楼,“这里交通通达性很高,去中山站、中山北站,都非常便捷。未来楼下还将有个南中城际18号线的出口。”

优化服务让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
石岐街道通过创新基层治理和优化民生服务,将“百千万工程”的成果转化为市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石岐街道创新打造了“岐管家”“岐邻议事”等党建品牌,建成了中山城区首个高标准规范化综治中心,深化“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这些举措让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最末梢,有效化解了如罗丽坚三姐妹那样的邻里积怨。
“一老一小”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石岐街道格外关注的群体。今年,石岐街道精心运营的“铁城味道”和“幸荟住家菜”香山长者饭堂,已成为“家门口的幸福”典范。在“幸荟住家菜”,72岁的李群笑着对记者说:“营养搭配好,环境舒服,厨房亮堂堂的看得见,吃得特别安心。”这里不仅提供软嫩易嚼、少油少盐的营养餐食,还融合了健康问诊、适老化设计等贴心服务,让长者们从“买菜做饭”的负担中解脱出来。而“铁城味道”作为首个引入社会力量、由完美集团捐建的长者饭堂,更是石岐街道引导社会力量共建普惠性老年助餐服务体系的成功探索。
石岐街道给予城市的温度还体现在对每一个群体的关怀上。在华发商都旁,升级改造后24小时开放的“中山工会驿站”,成了户外劳动者的“暖心港湾”。“以后半夜送外卖,再也不用担心手机没电了,随时都可以过来充电!”21岁的“外卖小哥”谭程笑着说。驿站内应急药箱、无线网络、育婴区等设施一应俱全,还定期举办各类文娱活动,让新业态就业群体感受到城市的尊重与温暖。
教育医疗供给也在持续扩容提质:启发中学扩容办学,岐江教育集团获评市级优秀集团,岐江医疗中心、市康复医院莲冠门诊部启用,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标准化改造……一桩桩、一件件的民生实事,如涓涓细流,汇聚成石岐百姓不断提升的幸福指数。
【出品】中心片区新闻联络处(东区、石岐、南区、西区、五桂山、港口)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岳才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