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一线,密织防线!中山护士积极投身“两热”防治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王帆 发布:2025-10-19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清晨7点多,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部内,护士何丽君开启一天的忙碌工作。“偶有头晕”“咽喉不适,口服清咽滴丸”“体温39.1℃,头疼、肌肉酸痛,对症处理”……她和夜班同事交班后,快速在纸上记录新入院、发热患者、特殊患者的病情要点,并在值班期间,进行重点关注。

这是她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交锋”的一天。

护士何丽君。记者 缪晓剑 摄

治疗车里的“满分”准备

目前,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部,走廊内外都安装了固定的纱帘、纱门,病房内统一悬挂着网孔细密的蚊帐,以此隔绝蚊虫侵扰。

最近,何丽君所负责护理的患者,基本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轻症患者。每次值班期间,从病房准备、测量生命体征、护理评估、过医嘱、加药、采血到送中药汤剂等系列工作,她都忙而不乱。

在交班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后,她开始查看执行单,关注需要她在这一天测量血糖、测量血压等的任务。接着,她细致打理自己的“移动护理站”——治疗车。

治疗车是何丽君的上班“搭子”。记者 缪晓剑 摄

不同于常规配置,她的治疗车上除了补液、体温计、消毒液、输液器、棉签等必需品,还贴心备着小剪刀、一次性水杯、吸管、开瓶器,以及防蚊驱蚊用品等。

“这个治疗车,可以说是我的工作‘家当’、上班‘搭子’。”何丽君笑着说,“东西备齐了,工作才顺心,患者有需求也能马上回应。”

她介绍,一次性水杯和吸管,是为发烧口干的患者准备,有了吸管,患者斜躺着即可喝水,无需大动作坐起来;开瓶器则是为了方便患者打开漱口液的盖子。整理完治疗车,何丽君和夜班护士,一起开始早上的查房工作。“早上好,护士来查房了,昨晚睡得怎么样?早餐吃了吗?”每走进一间病房,她都会主动打招呼,用亲切的问候打开患者的话匣子。

她拿着手中的记录本,针对性询问重点患者:发热患者的体温变化、肌肉酸痛的缓解情况、腹泻好转情况等。同时她尤其主动关注沉默患者的身心状态,甚至留意患者桌面上的早餐是否动过、水杯是否空了等。

多问一句的“治愈力量”

何丽君告诉记者,很多轻症患者虽然行动上可以自理,但是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患者,有的因为家属没有办法一直陪护,住院期间又需要待在有蚊帐的床位上,老年人会感到有心理压力、无助等,因此,她会更主动关心这些患者的需求。

何丽君主动关心特殊患者的需求。记者 缪晓剑 摄

近来,曾有位70岁的登革热患者婆婆,刚来的时候常缩在被子里,侧身躺着,也不爱开口说话。

“一开始,我以为李婆婆是没睡醒,但是在查房期间,发现她每次都是这样,我就凑过去问她:‘阿姨,你是昨晚没睡好,还是觉得疼痛呢?’”问完后,何丽君还发现,婆婆病床旁边桌子上的早餐,她并没有多吃。

追问下,婆婆告诉何丽君,她觉得除了感到乏力、肌肉酸痛外,还觉得食欲差。得知情况后,何丽君马上提醒医生,随后医生为她补充了葡萄糖等营养液,缓解了老人家的不适感。

在聊天中,何丽君了解到婆婆因为担心耽误女儿带外孙,不愿让家属陪护。对于这位老人,何丽君常常惦念着。针对她的关节疼痛问题,何丽君还帮婆婆涂抹医生开的止疼膏药,并进行按摩,让老人家的不适感逐渐减轻,情绪也慢慢好转。

“阿婆后来拉着我说,涂完舒服多了,她很谢谢我的细心,其实这些都是很普通的事,能帮到患者就好。”何丽君说,护士查房不是走流程,多问一句,或许就能发现患者没说出口的难处。而这,也是何丽君10多年护理工作的心得。

温暖的举动是最好回报

近来,何丽君在下午4点忙完护理工作后,常主动加班,协助同事跟进一些工作,忙到晚上8点才下班。

何丽君对患者的关爱,也收获了患者的真诚回应。有一次何丽君推着治疗车去对面病区,一位患者看到她过来,主动上前帮她拉开门帘,等她推车经过后才放下。

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两热”病例。记者 缪晓剑 摄

“平时都是我们一手推门帘一手拉车,那天患者这个小小的举动,让我心里暖暖的。”何丽君说,医患之间的双向奔赴,同样也是支撑她一直走下去的动力。在病房里,不少患者都记得这位“话多”的何护士,有时候隔几天没见,再见面时会亲切地打招呼:“君君护士,你回来啦!”

“虽然护理工作比较忙和辛苦,但是每当看到患者康复出院,就觉得一切都值得。”她说,她的妈妈也是护士,在乡镇医院干了一辈子,“妈妈很少说工作累,只是默默付出,她的付出精神也影响了我。”

何丽君说,也呼吁市民朋友们做好防护,防蚊虫、清理积水,长衣长裤要牢记。如果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皮下出血等症状,不要盲目自行服用布洛芬等退烧药,请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编辑  张英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陈浩勤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连续三晚,中山这个高速收费站禁止通行
非原创 25378人浏览   202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