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开幕,中山企业新盛世机电制品有限公司携AI大型无人清洁扫地车亮相,中山小神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也携AI+全地形出行机器人亮相,还有企业展示了语音分析营养的智能秤等。这一系列的新品标志着中山企业以AI为支点撬动跨界创新,在产业变革中力求抢占“智高点”。
当前,AI技术通过“解构—重组”的逻辑重塑制造业基因。由此而看,无论是新盛世机电的无人清洁车,还是小神童的AI+全地形出行机器人,背后的商业逻辑就是AI对产业要素的深度重构。在中山,越来越多的智能工厂里的人形机器人已经从“演示秀”转向生产线实战,这些变革揭示着AI已突破技术工具属性,成为重构生产组织方式的核心引擎。
这种变革在中山工业制造业中呈现出显著乘数效应。传统装备制造企业通过植入AI模块,快速孵化出智能服务机器人、工业视觉检测系统等新物种;家电巨头依托AIoT技术重构产品矩阵,实现从单品智能到全屋场景的跨越。AI的跨界渗透,正在打破行业边界,催生“制造即服务”的新业态。
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山企业在AI跨界赛道实现弯道超车,得益于三重独特的优势。一是场景“富矿”:作为制造业大市,中山拥有家电、照明、五金等万亿级产业集群,为AI技术提供了海量应用场景。像新盛世机电将清洁设备与AI结合,正是场景驱动创新的典型;二是数据资产:通过“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中山规上企业数字化覆盖率超85%,沉淀出高质量工业数据集,为AI模型训练提供优质“燃料”;三是生态协同:政府搭建的“AI+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串联起高校、科研机构与产业链企业,形成需求对接-联合研发—成果转化的创新闭环。这种生态优势转化为市场胜势,继而形成“技术突破—场景验证—商业落地”的正向循环。
面对全球AI竞争新格局,中山企业需构建多维度的竞争力体系。比如,在技术纵深上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在机器视觉、工业大模型等关键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在场景创新上深化“AI+行业”解决方案,在智慧医疗、智能物流等领域打造标杆案例;在生态构建上,通过产业联盟、开放实验室等形式,推动技术、数据、人才要素的跨域流动。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山将以“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为抓手,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实现工业经济的全面突破和高质量发展。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吴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