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到中山,他建起一座非遗宝库,还把锦鲤养到了世界级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市海外传播中心 发布:2025-10-18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香港人梁康民,在中山垒起一座非遗宝库
开展精彩多样的“积木人生”
- Living in Zhongshan -
[点击视频↑↑]

走进大涌镇红博城的延艺堂,仿佛踏入一条穿越千年的文化长廊。这里不仅有新石器时代的印纹陶、战国时期的原始青瓷,还有苏绣、缂丝、青田石雕等三十多个门类的国家级工艺精品。而这座博物馆的创办人梁康民,是一位从香港来到中山的跨界文化守护者。

三十年间,梁康民的身份不断叠加:针织机械厂管理者、上市公司董事、非遗博物馆创始人、国际锦鲤评委、抽象雕塑家。而所有这些身份,最终都指向同一个使命——成为文化的传承者与对话者。


丨梁康民在延艺堂新增的抽象雕塑馆内。

◎一个香港人的中山缘,从实业到文化的转折

1994年,梁康民从香港来到中山,主要是协助父亲管理大涌的针织机械厂。当时正值国内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年代,他很快融入当地的生产经营中。

尽管忙于商务,梁康民始终保持着对艺术文化的热爱。从小喜爱绘画和手工艺的他,即使在经营工厂的忙碌中,也抽时间研究中国传统工艺。

2003年至2005年间,他先后成立多家投资公司,涉足房地产和制药行业。2005年9月,他创立的东海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入股香港上市公司东瑞制药,他本人也获邀担任非执行董事。

事业蒸蒸日上之时,梁康民却做出了一个让许多人意外的决定——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延艺堂,从上海到中山的文化迁徙

2006年,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珍贵文化遗产列入保护名单。也正是在这一年,梁康民开始筹备展示传统工艺的“延艺堂”。

梁康民对中华传统工艺美术情有独钟。对工艺美术大师们的精湛技艺更是深为赞叹,他认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史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出土的文物来书写的,而这些文物很大部分就是工艺美术品。

“延艺堂”这个名称取自“延艺承志,光前裕后”的理念。经过近一年筹备,投资逾1500万元的延艺堂于2007年9月正式在上海朱家角开馆。馆藏汇聚了数十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力作,涵盖龙泉青瓷、苏州缂丝、苏绣、景德镇釉上彩、杭州官窑、青田石雕、寿山石雕等三十多个门类。每件作品都代表了中国传统工艺的最高水准。群贤毕至,延艺堂的落成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

时间一晃十年,2016年,梁康民考察中山红木文化博览城后,被这个“文商旅一体”项目吸引。红博城提供的全方位支持,包括优质的展览空间和完善的文化旅游配套,让他做出了重大决定——2017年将延艺堂整体从上海迁至中山。


丨从2017年搬到中山大涌红木城内的延艺堂,现分为三个部分:1.南方古代印纹陶博物馆 2.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 3.抽象雕塑艺术馆。全年免费向公众开放。

◎守护文明印记:两大馆藏的独特价值

延艺堂迁至中山后,新增了“南方古代印纹陶博物馆”。参观者在这里可以领略中国陶器史上这一特殊品种的独特魅力。印纹硬陶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即已烧造,晚于普通陶器而早于原始瓷器,至商代逐渐增多。

“印纹硬陶坚硬耐用,有些接近烧结程度并且不透水,因此深受商代先民喜爱。”梁康民指着一件精美的印纹硬陶器解释道,“这件器物表面有一层薄釉似的光泽,这是窑内高温下自然形成的。”

这些陶器胎质比一般陶器坚硬,烧成温度高达1100度左右,表面拍印着密集的云雷纹、人字纹等几何纹样。因其原料含铁量较高,胎色多呈紫褐、红褐、黄褐和灰褐色,基本上以泥条盘筑法成型,绝大多数是当时人们使用的贮盛器。


丨梁康民在南方古代印纹陶博物馆内。

经过多年收藏积累和研究,梁康民和团队建立了这个专题博物馆,系统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到晚期广东东部地区印纹陶的发展历程。这些文物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探索远古文明的重要窗口。

与此同时,延艺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令人惊叹的是,这里系统汇集了数十个门类的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

中国工艺美术品类繁多,各具地域特色。通常博物馆能专精于一两个门类已属难得,而延艺堂却汇聚了从龙泉青瓷、苏绣缂丝到惠山泥人、黄杨木雕乃至寿山石雕、发雕等众多门类的精品。这些馆藏大多出自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或非遗传承人之手,不少是代表作或获奖作品,蕴含着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哲学思考。

如此规模与质量的收藏,绝非短期商业行为所能达成。其背后是梁康民通过二十年的系统搜集、潜心研究和持续投入,它体现的是一种近乎使命感的文化自觉与情怀。这种跨地域、跨材质的综合性收藏展示,使观众能在同一空间内直观地对比、感受不同工艺的魅力。


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汇集了数十个门类的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

◎锦鲤之王,从中山走向世界的观赏鱼大使

在文化事业之外,梁康民还有一项持续二十年的爱好——观赏鱼养殖。2005年6月,全球最大锦鲤爱好者协会“全日本爱鳞会”委任他为广东分会会长,这是该协会首次在中国设立分会。

中山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梁康民的锦鲤养殖提供了理想条件。他在大涌镇青岗村建了一个爱鳞山庄,背倚卓旗山,山水常年流淌而下,为锦鲤提供了优质水源。

“中山不仅水好,气候适宜,购买各种养殖设备和饲料也相当方便。”梁康民说,“这些都是我选择在中山发展观赏鱼产业的重要原因。”


丨梁康民在大涌镇青岗村养观赏鱼的地方。

“锦鲤审美类似选美。”梁康民解释道,“体型比例占50分,要求流畅、收腹、尾型优美;色泽光泽占30分,要颜色鲜艳、有层次感;花纹平衡占20分,讲求对称、协调。”

2009年7月,他成立锦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大北观赏鱼种苗研究中心,推动广东观赏鱼产业发展,并牵头创办中山市观赏鱼协会,担任创会会长及首席会长。

至今,他已参与全球及国内观赏鱼比赛超100场,长期以国际评委身份推广锦鲤养殖技术与文化,搭建中外观赏鱼爱好者交流桥梁。

◎抽象雕塑,艺术新旅程

艺无止境,2018年,梁康民又开启了新的艺术旅程——学习抽象雕塑。他师从德国、美国的雕塑大师学习,深入研究抽象雕塑的哲学与技巧。

“抽象雕塑与国学哲学是相通的。”梁康民说,“它要求将复杂的元素简化、提炼,最终表达出最本质的内涵。”2019年,他以嘉宾身份首次参与欧洲最大的当代艺术展——德国NordArt艺术展。

2024年,他以中国榫卯为灵感创作了雕塑作品《童年立方》。这个如大型彩色积木的作品,可自由组合成各种立体造型。2025年6月,《童年立方》入选德国NordArt艺术展,梁康民成为当年参展的22位中国艺术家之一,带着中国文化印记走向国际舞台。


丨梁康民大型雕塑作品《童年立方》,2025年6月入选德国NordArt艺术展。

在梁康民身穿的T恤上,印着《童年立方》的图案解构,他希望这套外形简单、色彩丰富,又蕴含传统榫卯智慧的积木,能首先进入中山的中小学课堂。“通过一套简练有趣的积木,将抽象雕塑推广到中小学教育中。”梁康民说,“像把玩魔方一样,在玩之中启发小孩子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让孩子从他们的视角认识传统工艺的概念与美。”

Life as Building Blocks

From Hong Kong to Zhongshan, Hongman Leung has spent thirty years building a diverse life, piece by piece, like assembling a set of building blocks. He is not only the cultural guardian who relocated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useum Y-Art Gallery from Shanghai to Zhongshan, but also an international koi judge (affectionately known as the "Koi King"), and the creator of Childhood Block, a sculpture inspired by Chinese mortise-and-tenon techniques that has been showcased at Europe's top art exhibitions. Like a mesmerizing kaleidoscope, this boundary-breaking Hong Konger masterfully intertwines business, art, and life.

∗∗∗∗

栏目统筹:谢琼 廖薇 周闪雨
文案统筹/采写:詹琪琳
拍摄/剪辑:孙俊军
翻译:周欢
英文审校:曾嘉慧
封面:陈思理
出品:中山市海外传播中心


编辑 詹琪琳 二审 孙俊军 三审 向才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10月21日起,中山将适时人工降雨
非原创 37672人浏览   2025-10-17
连续三晚,中山这个高速收费站禁止通行
非原创 24897人浏览   202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