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当“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辽宁专场在大连理工大学启幕,这场跨越山海的“招贤之约”,开启的不仅是广东践行“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的生动实践,更是以“乘势加力”的魄力、“大省担当”的胸怀与“万企进百校”的实举,为辽宁学子铺就了逐梦南粤的通途,也让中山“敢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在引才聚智中焕发新彩。
乘势加力搭平台,大省担当显格局。作为经济大省与产业强省,广东始终将人才战略置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为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此次辽宁专场,总参会企业199家,总提供职位918个、岗位5707个,其中111家企业深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岗位占比超八成——这份“岗位清单”的背后,是广东锚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战略眼光,更是其扛起“稳就业、聚人才”责任的大省担当。
其中,中山企业的积极参与尤为亮眼。173家中山企业线下线上同步发力,既有深耕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也有聚焦光电技术的科创先锋,它们带着“敢为天下先”的闯劲,将中山产业优势与辽宁高校学科特色精准对接:围绕大连理工大学的信息技术优势,释放电路设计、电控研发等岗位;依托东北大学的工科实力,匹配智能制造、低碳技术等需求。这种“产业+学科”的精准耦合,不仅让中山“制造业立市”的根基更牢,更以点带面彰显了广东全域协同引才的宏大格局。
万企进百校送机遇,专场特色暖人心。引才的诚意,藏在“主动上门”的细节里。广东打破地域阻隔,以“万企进百校”的创新模式走进辽宁,由中山负责实施的辽宁专场,广东招聘团将陆续走进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4所重点高校,辐射辽吉两省超20所高校,累计提供岗位超2.2万个次,更坚持“一校一策”精准施策:前期推动4家中山企业与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的5个二级学院开展合作对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与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针对大连海事大学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优势,联动中山船舶制造企业释放对口岗位;结合辽宁大学的文科特长,组织中山金融机构、事业单位提供财经管理、法务服务等职位。这种“校有所长、业有所需”的精准匹配,让就业不再是“大海捞针”,而是“双向奔赴”的契合。
招聘现场更满是南粤温情:中山非遗美食杏仁饼、文创潮玩商品亮相“青春集市”,让辽宁学子提前品味岭南风味;AI就业指导、政策咨询专区一站式服务,为求职者保驾护航;人才房、博士后补贴等政策礼包,解决人才“安居之忧”。这些细节,既传递着广东“尊才爱才”的温度,也让中山“博爱包容”的城市品格深入人心,让“选择广东,就是选择与时代同行”成为学子们的共识。
筑巢引凤谋长远,双向奔赴共发展。广东引才,不止于“招得来”,更致力于“留得住、用得好”。从博士后最高72万元补贴与专属服务的全维度支持,到博士30万元生活补贴;从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上浮5倍,到三甲医院就医绿色通道;从“零租金”创业孵化,到产学研协同创新——广东以全周期政策保障,为人才卸下后顾之忧。中山更是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融入人才服务:推动本地企业与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开展技术对接,围绕粮食检测、低碳节能等领域攻坚,让人才不仅能就业,更能创业创新;为粤籍学子搭建乡情会,让“他乡变故乡”的归属感更浓。
人才聚则产业兴,产业兴则广东强。辽宁专场的火热实践,是广东“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生动缩影,也是中山以城市精神赋能人才战略的具体体现。当越来越多辽宁学子带着才华奔赴南粤,他们必将成为广东产业升级的“加速器”、中山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未来,广东将继续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务实有力的举措,让更多英才在这片热土上成就梦想,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苏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