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建筑工人毕先生(化姓)深夜突发脑干出血昏迷,被房东发现后紧急送医,经抢救确诊为高血压引发的脑中风,所幸及时手术脱离生命危险。医生提醒:脑卒中正呈现年轻化趋势,高血压是“头号隐患”,定期体检、规范治疗、健康生活至关重要。

突发昏迷
医院迅速开通绿色通道抢救患者
事发当晚10时许,毕先生的房东发现他昏迷倒卧在房间内,随即拨打急救电话,紧急送至中山市第六人民医院(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入院检查发现脑中风。医院马上开通绿色通道,将患者转入ICU抢救。
令人唏嘘的是,尽管患者此前已有高血压病史,但由于工作繁忙、自我健康管理意识薄弱,长期未规律服药,也未定期监测血压。
毫米级精准手术
“小切口”清除致命血肿
考虑到患者年轻、基础状况尚可,且出血部位深、传统开颅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医生团队决定采用脑立体定向仪引导下的微创穿刺血肿碎吸术。
主刀医生龙青山介绍,“我们利用立体定向系统,将穿刺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仅需一个约3厘米的小切口,通过直径不足1厘米的骨孔置入穿刺管,直接进入血肿腔。”
手术过程历时一个多小时,共抽出近8毫升血块,术后复查显示血肿清除率接近100%。
术后第四天,患者即恢复自主呼吸,撤除呼吸机,标志着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目前,患者已转至普通病房,意识逐步恢复。
年轻化趋势敲响警钟
这些习惯正在“引爆”脑出血
近年来,青年脑卒中病例频发。龙青山透露,仅过去两个月,科室就接诊了3例40岁以下的脑中风患者。据了解,熬夜、肥胖、吸烟酗酒、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以及高血压(高血压本身是疾病,部分由不良生活方式诱发),成为青年人群血管健康风险的主要推手。许多青年人对高血压不重视,忽视定期体检与规范治疗,血压长期控制不佳时,极易在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中诱发血管破裂。
医生提醒,广大市民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关注血压、血脂、血糖;确诊高血压务必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若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立即就医。
编辑 陈吉春 二审 陈伟波 三审 赖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