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下午,香山书院大讲堂内琴音袅袅、雅韵悠长。一场以《七弦清音:古琴艺术与当代生活》为主题的雅集在此举行,独立琴人、书画家欧阳懿与中山市古琴协会会长林书舟携手登台,以指尖流淌的千年琴韵,为市民搭建起一座连接传统文化、滋养心灵的桥梁,在喧嚣之外探寻生活的从容与诗意。
琴韵溯源:
从千年文脉中汲取静心力量
“现代生活是便捷的、高速的。我们不断地往外寻找路径,收获了物质的丰盈和满足,但也会获得焦虑、迷茫。很多人疑惑:高速的现代生活可以和传统古琴碰撞出火花吗?答案是肯定的。”活动伊始,欧阳懿的话语便引发在场听众共鸣。他把古琴三千年的传承脉络娓娓道来:从伏羲削桐为琴的传说,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从“士无故不撤琴瑟”的文人传统,到“琴者,禁也”的修身之道,古琴不仅是一件乐器,更承载着中国人“虚静中和”的生活哲学。他还以琴体构造为引,解读其中蕴含的文化密码。

雅集核心环节以“听琴·问心”为主线,琴友们轮番登台抚弦。其中,欧阳懿弹奏的《平沙落雁》的旷远意境中,仿佛可见雁群掠过长空,琴韵涤荡心灵;林书舟演奏《梅花三弄》,清雅旋律中传递着坚韧与淡然。

“琴音不似其他乐器的喧嚣,它能让人慢慢静下来。”一位来自珠海的琴友感慨。欧阳懿现场演示时,指尖在七弦间流转,低沉浑厚的散音如大地沉稳,清亮空灵的泛音似天籁回响,细腻柔润的按音若人声轻吟,让在场者沉浸式感受“以声入心、以境化人”的奇妙。林书舟还进行古琴曲教学,不少市民认真跟着节拍学习古琴基础演奏知识,甚至上演琴箫合奏。

古今对话:
让古琴成为当代人的“心灵解药”
欧阳懿结合当代人的生活痛点,解析古琴的当代价值:其五音对应五行,可调和情志;指尖抚弦牵动经络,能疏通气血;悠扬平和的音色能消解浮躁,让人回归本真。他表示,古琴的每一处细节都凝结着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而这份智慧恰是治愈当代人焦虑的良方。
区别于中国其他传统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欧阳懿对古琴的特色有独特见解:“古琴的表达方式是内敛的,让你感觉安静;其他乐器则是宣泄,让你表达情绪。古琴琴音能够调理人的心智、身体,还蕴含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古琴如何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他给出实践建议:“不必追求成为演奏家,开车时以琴曲为背景,手机铃声设置为古琴曲,烦躁时拨弄几下琴弦,都是与古琴相处的方式。”他认为,古琴走入当代生活,不是复古怀旧,而是为快节奏的生活注入“松驰感”,让传统智慧滋养现代人的精神世界。
活动尾声,琴音渐歇,意犹未尽的听众仍围绕两位嘉宾交流感悟。“第一次近距离听古琴,感觉心里的焦虑都被抚平了。”市民秦军说道。
编辑 廖薇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