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土人间何处觅,唯愿留梦盼清平……”自2023年11月在穗首场公演以来,原创粤剧《白门柳·董小宛》每次演出都好评如潮。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广东香山粤剧团对粤剧《白门柳·董小宛》进行打磨提升,7月22日,青春版粤剧《白门柳》剧组在香山粤剧团小剧场成立发布,这支由粤港澳三地青年组成的演员队伍平均年龄仅16岁。
视频拍摄:刘万杰 视频编辑:陈晨

缘起——培养人才,打造粤港澳合作新平台
原创粤剧《白门柳·董小宛》根据作家刘斯奋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改编而成。剧中主要讲述明清易代之际,主人公董小宛与复社名士冒辟疆在乱世中相濡以沫、共同进退的动人故事,展现董小宛与命运的顽强抗争和对清平时世的深切向往,以及舍身守护中华文脉的坚定决心。剧情发展突破传统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模式,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的悲怆交响中,激荡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民族气节感。全剧更是通过道具“古琴”匠心独运的处理,彰显五千年中华文明绵延赓续的深厚底蕴。

2023年,该剧获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大型舞台艺术作品三等奖,2024年参加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及刘斯奋艺文生涯七十年系列活动。2025年被列入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扶持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在原创粤剧《白门柳·董小宛》的基础上,由市委宣传部指导,广东香山粤剧团、粤港澳三地青年演员联袂打造了青春版粤剧《白门柳》,青春版将在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期间在澳门文化中心进行首演。
“多年来,香山粤剧团承担着粤剧行业人才培养、粤剧传承发展等方面的重任。青春版《白门柳》是作为全新概念来推出,我们集结了粤港澳三地青年演员,甚至在校学生参演,因为我们要为粤剧人才的培养出一份力。”广东艺术职业学院粤剧学院院长、广东香山粤剧团艺术顾问,青春版粤剧《白门柳》艺术总监邓志驹表示,希望借助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推出青春版《白门柳》,为粤港澳三地青年演员搭建一个共同发展的新平台。
剧组成立发布现场,主要演员扮相齐整进行片段演绎,展示了目前的排练成果。见到青年演员的演绎,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青春版粤剧《白门柳》艺术指导林小群心情激动:“大师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好剧本,《白门柳》有这么好的导演、音乐、美术和接班人,我看了很开心。粤剧传承的路很长很长,虽然这些学生在技艺上还在钻研,但我们能看到他们真的非常努力。粤剧是中华文化瑰宝,作为中国的戏曲演员,我非常自豪。”
创新——全面优化,多人同饰一角
青春版《白门柳》通过系统性艺术升级实现焕新突破,在传承经典舞美、唱腔、服饰神韵的同时,融入符合现代审美的创新表达,既致敬经典,又实现艺术呈现的“青春化”。在剧本内容上,主创团队深度打磨,保留原著精神内核的同时,对剧情节奏进行精准重构,合理压缩剧目时长,确保叙事张弛有度。在演员阵容上,大胆起用粤港澳三地院校的青年演员,这支平均年龄16岁的队伍为角色注入蓬勃朝气与创新活力。该剧同时在唱腔、舞美、服装、音响、灯光等各方面优化创新,全方位提升剧目对青年观众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在青春版《白门柳》中,每一场的主人公董小宛和冒辟疆分别由不同的演员扮演。邓志驹表示,这是培养青年人才、传播粤剧的一种新的尝试。“我相信通过排练,大家在艺术上能够把握好人物性格,相信每个演员出场的时候,观众都会很期待。”
就读于香港演艺学院戏曲学院表演专业的梅蕊盈在剧中扮演第五场的董小宛,这是一场凄美哀婉、声声人生成幻梦基调的戏,在揣摩剧本的过程中,梅蕊盈发现,董小宛的悲伤除了源于自身经历,也经由外面的景色激发了更深层的哀伤。“当董小宛已经病入膏肓,再去看满园的梅花时,发现原本傲骨的梅花也没能挺过去,而是被白雪覆盖,那一刻她更加悲凉。”梅蕊盈说,她还在继续研究角色,希望在一个月后能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董小宛。
香港本土粤剧新秀演员利文喆扮演第四场和第五场的冒辟疆,在这两场的呈现中,利文喆需要完成较大的情绪转变,从装疯卖傻吓退清朝官员到最后与董小宛相依赏雪互诉衷肠,利文喆觉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比较独特的是,利文喆的化妆和服装带有较浓的香港粤剧风格,他也感受到,在音乐、灯光等方面,青春版《白门柳》和香港的演出模式也不太一样。“我觉得这正是三地粤剧交流融合的一部分。”利文喆说道。
剧中梅花傲雪,琴韵悠长,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当代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情礼赞与创新诠释。青春版《白门柳》更是见证粤港澳青年力量,如何在舞台上重现那段荡气回肠的故事,共绘跨越时空的文化传奇。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