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业强市”到“人才新高地”,中山的转型之路印证着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中山何以成为人才“强磁场”?从政策创新到平台搭建,这座湾区枢纽城市如何书写新时代人才答卷?4月10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工作局局长张远梁率队做客全媒体访谈节目《热点面对面》,揭晓“智汇中山”的引力密码。
落实“百万英才汇南粤”释放求贤若渴鲜明信号
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今年农历新春假期后首个工作日,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要大力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发出“东西南北中 发展到广东”的招贤令。
中山作为投资热土和创业的福地,拥有超过69万户市场经营主体,是全国人口净流入超过200万的6个地级市之一,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年3月,中山向全市用人单位开展需求摸底,汇总4.6万个各类型岗位,同时邀请亚洲飞人苏炳添、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梁嘉伟两位杰出的中山籍人才代表担任“中山引才形象大使”,在政府网站、公众号、市属媒体开设“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专题专栏,推出服务支持政策,发布各类招聘活动信息,释放中山求贤若渴的鲜明信号。
接下来,中山将持续动员组织全市各类用人单位积极参与省级“2+N”重点招聘活动和5个专题招聘活动。在市级层面,计划实施“百校千企万岗”专场引才行动。聚焦新时代中山现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发展需求,瞄准香港、澳门、北京、武汉、长沙、南昌、桂林、长春等8个优质高校集聚的重点城市,覆盖100所优质高校,组织1000家次企事业单位线上线下开展招聘,向广大高校毕业生展现中山广纳贤才的最高诚意。
构建“产业地图+人才图谱”双图机制
当前,中山正以“十大舰队”产业集群重塑制造业新优势,与“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形成共振。实施“靶向引才”,聚焦智能家居、高端装备等产业精准发力,构建起“产业地图+人才图谱”双图机制。
中山以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四大产业为引钱,联动高端装备、光电光学、灯饰照明、美居、现代农业与食品、现代时尚等产业集群,做优做强“4+6”中山“新十大舰队”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影响力、竞争力、号召力的若干个超千亿级产业集群,为中山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产业能够为人才提供发展机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无论是传统制造业、服务业,还是新兴的科技产业,都需要从研发、生产、销售到管理等各个环节的专业人才,从而为不同学历、技能和经验的人才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当一个产业形成规模后,比如中山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家电产业、美居产业等,能够加速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在产业集群中,人才可以进行交流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同时,这种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发展,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
黄艺杰 摄
始终视人才为珍宝,用心用情服务人才
中山这里处处都涌动着机遇。中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位居深港、广佛、珠澳三大极点之间,1小时通达五大国际机场、五大国际港口。去年6月,举世瞩目的深中通道建成通车,中山直达深圳只需20分钟,中山区位优势得到历史性凸显,人才在中山工作,意味着直接落子在大湾区核心。
中山这里时时做好了准备。中山以制造业立市,工业门类一应俱全,产业链条环环相扣,无论是科技产业融合发展,还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山都有坚实的基础和光明的未来,科技的“种子”、创业的“苗子”,都能在中山找到茁壮成长的沃土。中山始终视人才为珍宝,连续十二年举办中山人才节,全市提供5000多套高品质人才房,优质项目和创新团队可以随时“拎包入住”。中山拥有近300平方公里五桂山脉稀缺资源,从田园风光、地道美食、特色民宿到时尚消费,从都市到原野,聚拢“人间烟火气”。
胡家庆 摄
中山这里事事高效畅达。坚持让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高频政务服务跨城通办,涉企事项100%实现网上办、指尖办。努力让企业用算力像用水电一样方便,部署AI+产业智造、民生服务、政务应用三大板块,逐步上新应用场景,以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坚持用心用情、无私高效服务企业和服务人才,建设中山人才公园、中山人才研习馆、中山人才研修基地等一批人才阵地,在深中通道登陆中山的第一站——翠亨新区,打造了中山国际人才港,一站式为人才提供超1300项政务服务,让每一位来到中山的人才都感受到温馨如到家。
热忱欢迎海内外心怀梦想的青年才俊来中山创新创业、安家兴业!
编辑 刘莉云 二审 苏文颖 三审 杨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