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柑园
寻着橘香,出西门,过鲤鱼石、广子桥,来到了艾坪山下的柑园村。这个季节,正是江津柑橘亮彩飘香时。
广子桥外的柑园村,是江津盛产柑橘的一个古村落。江津是柑橘之乡,柑桔产区主要分布在綦河、笋溪河、长江两岸。江津设治前为江州辖地,因盛产柑橘,汉代,江州即设“橘官”专管此事。明代,长江沿岸的五举沱、浒溪口红桔林成林成片。江津鹅蛋柑、大红袍名扬天下,柑园即是大红袍红桔的原产地。
大红袍别名大红泡、泡柑、大红桔、大河柑子。果农称“泡子”。“泡,江律方言,最大、最好之意。1937年,省园艺试验场副技师郭益进在观音岩下施氏果园采得标本。在《江津之柑桔》中首次介绍,认为是普通红桔的变种。抗战时期,来川果树专家纷纷到五举沱观看,觉得“大红泡”一名不雅,改为“大红袍”,取喜庆吉祥之意,此名随即传开。大红袍,果实扁圆形,朱红色,果肉桔红色,风味浓甜,丰产性好,20年生果树单产可达150公斤左右。同年,在阙家湾果园选出了桔红色江南柑,在吴家湾选出了紫红色江南柑。江南柑果扁圆形,皮薄,肉味浓甜,脆嫩多汁,微香,品质上等,丰产。
1951年,川东园艺试验场黄俊良、万有才等在柑园村李恒果园中选出了优良品种朱砂柑。朱砂柑,果实呈扁圆形,朱红色,果皮粗糙,油胞大而突出似朱砂颗粒,故名。其酸甜浓味,肉嫩多汁,品质上乘。
江津还盛产枳壳,其产品远销海外,全县枳壳收入白银年可达七万两。1947年,全县柑桔总产量达17500吨,为柑桔年产的第一次高峰。《中农月刊》载:“江津出产之甜橙,其产量之多,品质之佳,冠盖全川。”
从广子桥往五举沱前行,寻觅曾经走过的石板古道。问乡人为何故道依旧,石板不存。得知,前些年,石板掀开,填石子,修机耕道。
如今,车可行了,古道则没了。原以为,古道不存,古柑橘林可能也不复存在了,谁知登上吴家湾后坡,郁郁葱葱的古树仍挂满鲜红柑橘。问守林人老吴得知,这片古树树龄已有上百年,前些年,得果研所技术员帮助,老枝杆嫁接鹅蛋柑、脐橙。古树获新生,又结好果实了。
江津名果鹅蛋柑,又名锦橙,取其名寓意“锦绣前程”。1936年,金陵大学章文才教授等从仁沱场青龙湾袁鸿志果园遴选出鹅蛋柑原种。1932年,中国农民银行在真武设江津柑桔推广示范场,推广鹅蛋柑和先锋橙。5年之后,江津柑桔总产量达17500吨。《中农月刊》报道,江津出产之甜橙,其产量之多品质之佳,冠盖全川。
江津是柑橘品种原生资源富积地。我国柑橘专家在江津选出的优良品种除了锦橙、大红袍、先锋橙外,还有江南柑、五月红、冰糖柑、桐子柑、长叶橙、香柑、春橙、红心柚、土柑、桔橙等等,并推广到了全国各地。
江津还从国外引进了优良品种。脐橙原产巴西,1934年,先后引进华盛顿、汤姆逊、罗伯逊三个品系。血橙,原产地中海沿岸,20世纪40年代引入红玉、马尔台斯等品种。
从吴家果园出来,又进许家果园。这里大多是脐橙,也是果研所技术员帮助嫁接的。这些脐橙长势很好,满树满枝挂满硕果,好像张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走进了,还有淡淡果香。
眼看果实丰收了,老吴和小胡都很担忧,怎么卖出去,怎么才能增产也增收。我说,这么大一座江津城,几十万人口,这么香甜可口的好柑子,还愁没人买吗。小许说,城里街道不让摆摊设点,小区不让进,超市没门路也进不去,果农自产自销真为难。现在是,好果子不愁种不出,只愁没销路。我不是生意人,不好为他们出主意,只有说:闯市场,卖个好价钱,当真是只会种果的果农需要思考的大问题。我也相信,他们有好产品,一定会想出好主意。
当年,江津柑橘如日中天时,有国营公司,有公社生产队包装出厂,运往全国各地,还出口外销前苏联。路边有一片厂房,路人告诉我,下面的是当年柑园一队包装厂,上面这几幢是当年的国营果品公司包装厂。如今,这些柑橘包装厂,或改为仓库,或改为木器加工厂了。
包装厂有一条条石铺就的公路,通到临江码头。当年,柑橘收获季,码头会停靠很多船只,把飘香的鲜果,或运往对岸火车站外销,或顺江而下运往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如今,条石铺就的码头已荒废,也无船停泊。
柑园出良种柑橘,柑园盛产柑橘,这与新中国成立后,在柑园近邻大西门外设立四川省果树研究科研机构有关。筛选好品种,推广好品种,让江津广柑走向全国,名扬天下。
如今,近邻城郊的果园,因城区拓展而已消失,散布艾坪山麓的柑橘树,仍在结果,仍在飘香。
当你走进老果园,看到满树桔红橙黄时,你会眼花缭乱,也会同我一样,拿出手机,不停拍照。这时候,你会兴奋,你会陶醉,你会迷失在果园里,你会融入千万盏桔红彩灯描绘的美景画廊里。
一艘江轮从柑园经过,细浪拍打江岸,笛鸣传唱峡谷,桔香也随江轮飘往四面八方。在艾坪山麓漫游,从康庄古道再寻广子桥,过了就是老柑园。丛林为你避日,红叶为你引道。柑橘飘香时,到柑园,到桔林走走看看,访果农,品鲜果,听听历史故事,尽览江畔美景,也是一件幸事。
当此时,又会吟诵起吴芳吉诗句:“几水真真好,津城处处情。大西门外路,长忆艾卿坪。树树枝枝香桔子,村村舍舍涌滩声。风光四季明,归兴一舟轻。”
作者简介:黄淳,大学本科,重庆市江津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员,爱好文学写作与摄影,有多件作品在新华网、人民网、中国国家地理网等媒体刊载。摄影作品《凤凰绣球》入选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凤凰民俗摄影双年展。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向才志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