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往事
每天行走翠亨快线经过冲口村,却从来没进去过。早就听闻这个小村历史文化悠久,是孙中山先祖迁居香山的首站。
沿着南朗榄横路东行,按照指示牌,拐进小路,便可进入冲口村。不到五分钟路程,就可以看到一片开阔地带,越往里走,犹如进入世外桃源。
▲秀美冲口村(图片/ 水木筠子 摄)
一片翠绿山林,葱茏环抱;一汪深潭碧水,静谧闲适。鸟鸣声声,蝶舞花间,姹紫嫣红。一座座太空舱,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自然环境与工业金属风完美融合,精妙搭配,尽显浪漫时尚;各式帐篷,在茵茵绿草地之上依次排开。
“小时候,每天一大早经常能听到爆破石头的巨大声音。”同行的阿明,85后,是土生土长的冲口村人,缓缓地讲述往事。
这里原为荒废石场,杂草丛生,人迹罕至。经过一番改造,成为一个露营基地、网红打卡点。对面不远处,就是翠亨国家湿地公园,每天人流如织。在高处远眺,能看到深圳前海的高楼大厦。
冲口村,是个古老的小渔村,邻近珠江出海口,一条丰阜古涌直抵伶仃洋。小村的海岸线较长,有大片的滩涂。自古以来,勤劳的村民不断围垦筑田,以出海捕捞为生。
“我很小就会做饭了,自己照顾自己。父母每天清晨三四点就要出海打鱼,回来时,我已睡着。”阿明说,他从小就晕船,害怕出海。因此,他立志要努力读书,不再靠海、吃海。后来,实施渔民转业、转产政策,阿明的父母上岸,也不用到海里奔波劳碌。阿明大学毕业后,考入政府部门工作。
冲口村,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沧海桑田变幻,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令昔日的贫困小村华丽变身。
小村保留着许多传统农业种植田,流水潺潺的灌溉渠紧贴着村屋,蜿蜒盘旋整个村庄。此刻,稻谷已收割完毕,放满水的一畦畦农田,如一面面明亮的镜子。蓝天白云、婆娑树影倒映水中。
“再过几个月,等到稻田丰收的季节,整片都是金灿灿的,城里人都来这里照相的。”我沉浸在水田美景中,一位阿婆与我打招呼。她坐在一棵榕树头边上,悠闲择菜。她的家,就在大树旁边,前面是一片菜地与稻田。
“你看,这棵老榕树,有百多岁啦。每年这个时候,果子掉满地,我每天都要清扫两三次。一眨眼,我嫁过来都几十年了,家公家婆都走了。崽女大了,都不回来住。以前周围都是泥巴路,现在好喽,都铺成水泥路了。”阿婆往地上洒了一盆水,拿起长扫帚,沿着老树周围不停地挥舞着,嘴里嘟嘟囔囔。她时不时抬起头看着老树,眼神专注、深情。
再往村里走,新旧房子坐落有致。老房子大多数是青砖黛瓦,墙身黑白相间。有不少空置着,屋顶杂草丛生,有的只剩下四方残墙。一些窗棂上还画着精致的山水图案,虽已斑驳模糊,仍依稀可见。墙角有株硕大的三角梅,美丽绽放,红彤彤一片,增添几分韵味。
穿过一片茂密的风水林,来到梁氏宗祠附近。文化活动中心广场,装点得古色古香,满墙的壁画趣味盎然。喷泉翻涌的荷塘,绿叶点点,焕发勃勃生机。三三两两的村民有的闲庭信步,有的坐在石凳上闲聊。
一条崭新的绿道上,小孩们在奔跑追逐。绿道的一边,是水光潋滟的农田;另一边是一大片绿草地,用竹篱笆围蔽起来,门口小牌子写着“向野”,几幢木房子,依小山丘而建的,还有许多运动设施。
“这也是新建的露营基地,是我的发小参与投资的。”阿明说,他的发小一直在外面做生意,最近回村里投资建设。
小村与毗邻的左步村相比,没有熙熙攘攘的热闹,略显宁静、低调、古朴。时光荏苒,小村变得越来越精致,青山绿水间,是一幅秀美的田园风景。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向才志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