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诗话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每当读到陶公此诗,便禁不住深思。
依了农人之见,所谓人勤地不懒,劳作者都已经勤勉到“披星戴月”的地步了,是没理由“草盛豆苗稀”的。由此可见,让久操笔墨之手去从事稼穑之劳,从来都是一件头疼的事,不是“贫下中农”教育一下就能解决的问题。
豆,从纯技术角度看,属于比较好伺候的一类。陶公之野草多过豆苗,一方面固然因为野草之生命力实在太过旺盛,连野火都不能奈其何,何况铲镬;另一方面,陶公长于诗文而短于农事,“盛”“稀”对举方能凸显身份转换后的窘迫。论起来,不过是诗家习语,没有纠缠的必要。而“种豆”之趣,也自然不是陶公这种半路出家的假农人所能领会的。
豆,虽然也有移栽的步骤,但远不及水稻之繁复。精选饱满无瑕之豆种,撒入苗畦,覆以稻秆。不消三日,缕缕丝芽就从泥土中拱出。揭去稻秆之后,这些芽宝宝见风就长,身子蹿得很快,才六七天工夫,就长到四五寸长。光洁莹润的芽柱儿上,顶着两瓣肥肥嫩嫩的豆荚儿。也许是吸足了阳光的缘故,豆荚儿绿意盈盈,闪耀着生命最原始的光泽。在两瓣豆荚的中间,隐约可见一膜嫩绿的叶片儿,农人满怀欣喜地称之为“天芯”。
出了“天芯”,就意味着豆苗可以移栽了。明代陈嶷在他的《豆芽赋》中写道:“有彼物兮,冰肌玉质。子不入于污泥,根不资于扶植。金芽寸长,珠蕤双粒。非绿非青,不丹不赤,宛讶白龙之须,仿佛春蚕之蛰。信哉斯言,无惭其实。”陈嶷笔下的豆芽,是豆芽桶里未见天日的豆芽,美则美矣,却气韵不足,缺少了生命的活力与激情。移栽剩余的豆苗,是可以炒来吃的,味道比木桶豆芽还要清甜,带着鲜明的绿蔬气息。
待种的豆苗,用稻秆扎成一把一把,别上三角锄,在田塍上挖出一个个小坑,小心翼翼地种进去,填土,压实。新栽的豆苗,一线儿摆开,迎着飒爽的田野风,抖搂着健美的身姿。亮晶晶的水田里,成行成列的稻秧在清风中曼舞,似乎在庆贺着五谷兄弟的加盟。稻、黍、稷、麦、菽,老大和老五感情最深,休戚与共,同生同死。这哥俩儿,都属于放养型主儿,给块地儿就能成活的角色,基本不用怎么打理。
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中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日日皆辛苦。”这“锄禾”二字,在南方水田是万万用不上的,改成“耘禾”或许还可以。所谓“耘禾”就是等移栽的稻秧分蘖,密密的叶片可以把行与行之间的空隙遮盖住的时候,赤脚下田给水稻除草松土,这是水稻从栽种到收割的漫长过程中唯一排入工序的劳作。而豆苗呢,则更省事,趁着耘禾的空闲,“糊弄”一下——下一点草木灰,从稻田里捧一团烂泥巴糊在豆苗的根部,就大功告成,万事大吉了。
待到豆子成熟,同根而生的豆萁和豆子就要分离了。农人将泛黄的豆株连根拔起,捆成大捆,像挑柴一样,用竹竿一头插一捆挑回家,摊在场院里晒干。收水的豆荚绽开,用木搭一捶打,金灿灿的豆粒纷纷滚落下来。豆子晒干收储在缸瓮里,随时取用,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豆萁晒干成为厨房里的好燃料,一点就着,火力极旺。同根而生,火釜相煎,难免令人唏嘘。《世说新语》中记载,曹丕嫉恨兄弟曹植,以七步成诗相胁,曹植五内俱崩,取譬成喻,一诉衷肠:“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心冷如丕者闻之,亦不免深有愧色。
豆菽作为五谷之一,在国人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远超其他粮食作物,备受国人的宠爱。充饥、榨油是基本的功能,荒乏之年更是补充营养的宝物。豆菽是国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饮食文化所钟爱的食材,本身有多种多样的烹饪方法,如黄豆炖猪蹄、黄豆炖凉瓜、黄瓜排骨汤等等。磨而成浆,可制成豆奶、豆花、豆腐、豆皮、腐竹等。
豆腐有“植物肉”之称,是真正的“国菜”,有“东方龙脑”之美誉。明代诗人苏雪溪的豆腐诗尽得豆腐制作之精微:“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裉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缶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谁知得,多是僧家与道家。”清人张劭则曲尽豆腐体态之优美、食法之精妙:“漉珠磨雪湿霏霏,炼作琼浆起素衣;出匣宁愁方壁碎,悦羹常见白云飞;蔬盘惯杂同羊酪,象著难挑比髓肥;却笑北平思食乳,霜刀不切粉酥归。”进一步深加工,可炸制油豆腐,风干之后可以吃上好几个月;霉化成豆腐乳,沃以香油、辣椒末,点上几滴白酒就是可以窖藏终年的下饭宝!
至于漉豆以为豉,萃取以为酱,“晒够一百天,有图有真相”,就成了风行全国的一等一好酱油。自古以来,北人喜酱,南人嗜豉,豆豉和酱油是平头百姓的调味佳品,也是中华大厨们常用常新的烹饪法宝,更有那粤西云浮豉油膏竟是烹制肉类大菜的独门秘料。怪不得明人吴懋谦在他的《喜月珂上人惠豆豉》中盛赞豆豉之色味俱佳:“提馌饷山家,山僧意独加,色甜堪晚饭,香滑佐流霞。”
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豆菽就占去一大半。一粒小小的黄豆,竟然有如此神奇而丰富的功效,先前种豆所付出的一点小小的辛劳委实不值一提。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黄廉捷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