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贵‖又到一年端午时(端午/散文)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2-05-24

又到一年端午时

端午于我来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包粽子。在吃上,小时候的我们没有特别的指望,也就稀罕难得一吃的粽子了。纯糯米包的白粽子,用筷子一戳,粘上白糖,那个甜味,仿佛一下子就入到心里。

厨房里置有三张锅,里锅是最大的锅,一般逢年过节或者办大事才用得着。中锅煮饭,小锅烧菜烧汤都用它。粽子当之无愧,是要放在中锅里煮的。大人说过,粽子要一次性煨熟了,否则再回锅还是夹生。我们上学吃早饭,掀起中锅锅盖,喷香的粽子已经在恭候我们了。深绿色的汤,从锅里盛到碗里,像一道绿茶。我们惊喜地拎起裹扎粽子的蒲绳,一拎就是一串,一串有三五个的样子。两只手左右开弓,适当提起后,便可以看到锅里煮了几个咸鸭蛋和多少个鸡蛋了。另外应该还有我们偷偷用针线串起来的“蚕豆项链”。

包粽子的前前后后几天,我总是忙得不亦乐乎。话说我家原有一块菜地,紧靠河边,不知道是野生的还是种植的,长有一片芦苇,每到春夏之交的时刻,芦苇长势喜人,满眼碧绿,特别是芦苇叶子宽厚结实,是包粽子十分理想的用材。打粽叶是我们弟兄俩小时候抢着做的事情。无奈我们那时个头不高,站在岸上,就近的大叶子都被我们揪下了。长在水里的芦苇,我们够不着,于是又去争抢爷爷的拐杖,利用拐杖的弯手把去倒钩芦苇秆,拉近粽叶。回家后,主要亲戚都能分到一些,还热情主动地送货上门,亲戚会为我们烧上便当的晚茶——三个糖水“荷包蛋”。

农村空旷的水田里,也有芦苇,显然没有我们家里的芦苇粗壮、肥硕。菖蒲和艾草,总有“好事者”和热心人,从田里割回一船又一船。谁想要,随意拿,保准不会“黄面子”。艾草,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菖蒲的蒲芯可以食用,蒲棒头晒干可以点燃熏走蚊虫,蒲叶子用来编织蒲包、蒲席。端午当口,将蒲叶划成丝丝,裹扎粽子,那是绝配的。

印象中,我们小时候的端午节前后,天气阴而多雨,农村栽秧正忙。相互要好的农友们排队换工,今天你家栽秧,明天他家栽秧。母亲一早穿着雨衣出去,怀揣一串粽子,干起农活就有劲了。中医认为,端午节后,便进入了夏季最热的月份。由于苦夏难耐,有些人会有上火、中暑等现象发生,而此时吃粽子,是药食同源的解暑良“药”。

后来,我们考出去上学了。每逢端午,学校里会用粽叶蒸饭取代粽子,咸鸭蛋倒是能正常供应的。什么赛龙舟、划龙船,只是在图书馆里的一些文章上见过,却从未参与过。

成家二十多年了,因为是在二月里操办的婚礼,没过三个月,丈母娘上门送端午礼来了。除了粽子等可吃的,重头戏为我们送来了凉席、凉枕等夏季用品,好像还有一套衣服吧。此后,我就发现,人们还有“晒端午”的习俗,将煮熟的粽子、鸡蛋、鸭蛋等好吃的,统统放到一个匾子里,端到院子中晒。

如今,粽子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而且各种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端午来临的时候,有人家特别注重仪式感。记得有一年的端午,正好碰上全国统一高考第一天。糕粽,高中,粽和中都是重点啊!有此经历的考生家庭和相关亲友,一定会有各式各样的难忘情景,萦绕心怀,这些都是值得回忆的端午印象了。

我现在越来越珍惜每年的端午节了。一是因为我们家包粽子都是由父亲一手操办,父亲已经86岁高龄了,还不时有邻居带料上门请他包各种馅的粽子;二是因为受疫情影响,女儿大学毕业后,回到县城工作,又回归到父母、儿女全家三代人齐聚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来稿请注明文体、作者真实姓名,以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和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文责自负,所有文章观点均不代表本报。推荐至上级及其他平台发表不另付稿费。)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向才志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首个冰淇淋主题文旅景区来啦
15435人浏览   202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