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燊‖我喜欢遥望夜空(意味/散文)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03-03

遥望夜空

我喜欢遥望夜空。虽然,夜晚的天空,总是不如白天那么绚丽。但是,我喜欢夜空的宁静祥和。

白天,晴空万里,蔚蓝的天幕,飘着如絮似雪的云朵。清晨,晨光熹微,朝霞就先来造势,它像个画师,瞬间在天空绘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图,然后,捧出红彤彤的朝阳;黄昏,送走玫瑰色的夕阳,落霞依旧恋在天边,偶尔还有迷人的彩虹飞架天际。这一切,太美了。

而夜晚呢?也会看到蓝天,也能看到白云,但总不那么真切。有时,完全是漆黑的一片,甚至连星星也没有。

我却还是喜欢夜空。

我喜欢静坐在夜空之下,一个人静静地思想,把白天来不及思索的问题,一一摆放在夜空下。把白天带给我的喧嚣、嘈杂,都放飞在茫茫的夜空中。越是漆黑的夜空,越显得其深邃、邈远,越能导引我前行。我仿佛觉得自己插上了翅膀,乘风飞去,飞上了苍穹,在黑暗中找寻那闪烁不定的亮光,找寻我理想的光芒。光芒总是存在于黑暗之中,隐隐约约,最终从黑暗中突围而出,驱散黑暗,照亮整个世界。

我喜欢有星光的夜空。“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是多么壮阔的画面。而“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又是如此的哀怨。悲也好,喜也罢,都能牵动人们的情思。而“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则勾画出一幅非常恬淡的乡居图。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一个人游走在阒静的田野,晚风徐来,送来阵阵蝉鸣,蛙声四起,喜鹊惊飞,稻花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仰望夜空,稀疏的星星遥不可及,在朦胧中闪烁,渐渐地下起了几点小雨,雨落在身上特别的惬意。如此幽静的夜晚,如此诗意的夜景,如此散淡的人生。

我喜欢满天星光的夜空。闪闪烁烁,展现的是灿烂,美得有些耀眼,有些炫目。而七八个星星稀稀疏疏地寥落于天际,则是另一种美,简约淡然,给你一个更大的想象空间。小的时候,喜欢看星星,数星星,总觉得星星就是挂在天上的一盏灯。可是,它又太小,太小,小得难以照亮夜空。长大了,也才知道它太遥远,人类又如何接近它?

我喜欢有月亮的夜空。月亮才是夜空的主角,从月牙到圆月,它都牵动着我的心。月牙的时候,总是撩得人心痒痒的。一只孤零零的小船在天际上漂浮,在云海中穿行。小时候觉得太好玩了,那小船到底载着什么?能带上我么?它这样整夜的漂呀漂,到底要漂向何处?

月圆,更是令人向往。人类对月亮的钟爱起于何时已不可考,《诗经·月出》就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月出皓兮,佼人浏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之句。文人墨客、画家爱月咏月,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写下《记承天寺夜游》,不足百字,却写尽承天寺月色的空灵奇幻。当今多少摄影师对月亮更是情有独钟、偏爱有加,春花秋月、花好月圆,无不将月与花相提并论。在多少文学艺术作品里月亮成了主题,而且是永恒的主题。他们歌月咏月,用各种比喻,用各种想象,用各种工具,或用画笔,或用相机,把一个自然景观描写得非常唯美,而且赋予它生命。你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和人融为一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则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笔下的月亮已不仅仅是月亮了,它有了生命,它和人一样有了喜乐哀愁。

我喜欢在月下独步,喜欢看着融融的月色,慢慢地渗进我的心。我喜欢看着如水的月光洒在地上,流淌在花间,如一首歌,似一首诗,在我眼前幻化出绮丽的世界。我喜欢在月下独坐,呆呆地出神地和月亮对视,我想知道月亮的心,是否也和我一样,它也需要有人和它倾诉。我们无声地交流,无声地走近,走进彼此的世界。我常常觉得自己永远也接近不了月亮,不是因为它遥远,而是因为它太纯洁,太清雅,没有一丝的玷污。也不是因为“高处不胜寒”,而是因为它太高贵,太圣洁,我一介凡夫俗子,如何可以高攀月亮,甚至自比月亮?我只能把月亮装在心上。在寂静的夜晚,在茫茫的夜空中,能仰望月亮,静静地向月亮说出我的心里话,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月亮总是圆了又缺,缺了又圆,月圆是好事,月缺也并非坏事。苏东坡感叹月缺如人生之悲离,其实大可不必。从缺到圆,是月亮的变化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努力过程,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不完满走向完满的过程。从缺到圆,或者从圆到缺,也反映出人生的起落浮沉、兴衰成败。我们不必在意当初的不完满,也不必介意结局的不完满。自然固然如此,我们又何不顺应自然?

我喜欢夜空,在夜空中,我思索,我在黑暗中找寻自己的方向。


◆中山日报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蓝运良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7月15日零时起,员峰桥全封闭大修
13484人浏览   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