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土药柜
那些年,家乡交通落后,乡人见寡识浅,许多人足无出村,一些“走得远”的也就到达隔邻的里湖公社镇墟;不像如今,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进出口就在家门口。
同样。那些年生活医药物资十分缺乏,族亲有个肚胀长疮,乡村郎中开了几剂中草药土方,也要到隔邻镇墟抓药,因为自己公社卫生院药店里不是缺了消苷枳仁,就是少了枳椇皮,枣仁、柏子仁、远志等更是经常缺货,但里湖镇墟也不可能应有尽有,还要步行一小时小道捷径,费时费力,出一趟门被视为畏途。其也不像如今村头寨尾“药店多过米店”,坐堂医生触目可见。
平时见惯了粗菜地瓜木薯萝卜干腌芥菜的胃脾肝肠,到了过年,一下子来了鸡鸭塘鱼猪油等陌生荤货,一下子吓得直打哆嗦,少了动能和运力,无法消受。就像粗茶淡饭的素食者猝不及防来次“酒池肉林”,肝胆胰胃一时不知所措,蠕动乏力无策,腹胀肚塞,积食难化,进退失据。
于是,一些人逢年过节一旦有此消化不良的毛病,村里家中的土药柜就会应时打开了。
缺医少药寻常事,“向外寻求”不容易,从而迫使村民“眼睛向内”,自己打造土药柜,自我研制土特方,不停寻找琪花瑶草、宝树芝兰入药,使之自我救治康复。此时,民间的主观能动性被发挥到了极致,乡人发现制造力无限度伸展,自治而愈也往往产生一些传奇,时时让族亲举证说明,啧啧称佳话,口口相传竞仿效。
但使众生体无疫,愿教万柜药有尘。积蓄土草药,打造土药柜,需要日积月累,韧劲耐性,有心有肺,一草一木,搜罗采集,不厌其烦;遵循祖制,借助乡村土郎中“尝百草”的经验,倚仗族亲几十年割藤养莲的付出,集草成药储于柜里,一旦有疾患,就能应急,派上用场。
老三婶多年养莲育枳,她的老屋天井里,常年攀附着一棚消苷枳。此物系常年绿色藤类攀爬植物,开花时满架紫薇,点点紫气入怀,一棚繁星眨眼。刚结果时为绿色,成熟期果实为灰褐色,会自动果熟蒂落,晒干后呈黑褐色。其外观像青橄榄,但硬壳不是椭圆形,有丝瓜的菱形线条凹凸。
此物用籽入药。其有清热利尿、消除积食、活血舒筋、祛风去屁等功效。童年时的我们,常不管老三婶同意不同意、家中有人没人,穿梭巡察眼光游移地上有落子,便迅疾闯进去,争着捡进口袋。一些胆子大、调皮的,还持竹篙将还是青涩的消苷枳打下来。有时如果遇到老三婶或老三叔,长辈也只是笑笑“等成熟更好”。因为在他们眼里,此物贱生贱长,不是稀罕物,小孩取用无妨。
消苷枳果实拿回家后,用石头捣碎剥皮去壳,取果仁,在向阳的地方垫上一块破布、或竹筐,将果仁暴晒后研碎成散,装于土陶罐,贮藏土药柜中,以备急需。
同样,老四婶放水养莲的莲叶、攀爬于瓦楞上金银花的花与叶,田埂上野生的蛇舌草、龙胆草、臭草、车前草、虎耳草等等,连根拔起,晒干后分罐而装;木制的土药柜“大肚能容”,多多益善,来者不拒。
尤其特别的是土制“五胆膏”。此膏据传承系提取猪、蛇、狗、羊、鱼五种动物胆汁,经混合姜汁调匀和济,猛火烹制土造而成。具驱风去积,和胃利胆、健脾凉肠、消呕止泻、保肝扶肺,还可外敷消肿止痒、化脓生肉等等之化腐朽为神奇功效;药到病除,神清气爽,浑身利泰,益寿延年。
记得有一年过年,经常忍饥挨饿、一年到头肚内无几滴油花的堂弟,吃了老七婶的一大块肥猪肉后,肚疼得满地打滚找不着北,额头大汗如黄豆般滴落,手脚抽搐痉挛,两眼发白。祖母见状,大吃一惊。她迅速跑回家,从土药柜中取出五胆膏、消苷枳子散,用大海碗端来温开水,猛灌进堂弟口里。几分钟后,堂弟开始放屁、打饱嗝,肿胀浑圆得像皮球般的腹部慢慢消失平复,二十分钟后又活蹦乱跳,灵精勇猛。
还有一些小伙伴,或因过年时暴饮暴食、饮用失调,造成内脏运化紊乱时,大多不会像今天一样,到医院寻医问药,而是立马想到土郎中,打开土药柜。主要原因一是不花钱,二是方便快捷、利于应急。
想想那些年,乡村土药柜,真是乡人“万宝柜”、杏坛“锦囊箱”。(注:图文无关)
地址:汕头市金砂
◆中山日报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张鹏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