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鹏‖西街河的早晨(小康征文220)
栏目:推荐 来源: 发布:2020-09-30

西街河的早晨 

中山市港口镇其实没有“西街河”,只有“西街社区港口河段”。

它的早晨是从六点开始的,或者可能更早,我们七点多来到,街面已经很热闹了。汽车的喇叭声,人们高声武气的打招呼声,流动小商贩的招揽声,不绝于耳。

河边的大树下,几位大婶在卖自家种的新鲜菜,还有几位大婶陪着闲话家常。有客行近,所有大婶七嘴八舌争先恐后说着菜的好。深秋的清晨有股透骨的寒,而她们全都光脚没穿袜子。

街对面,是中山市港口镇西街社区随处可见的早餐店,我们为“港口排骨饭”而来。

“留意一下,只要是门口摆着一个大蒸笼的早餐店,都有排骨饭。”我们此行的向导——港口西街社区的“地胆”对我们说,“而要判断一家早餐店的排骨饭好不好吃,你只需要看看他店里酒柜上排列的酒瓶子,如果酒瓶子够多,就证明这家店食客多,老牌,受欢迎。”

“是啤酒吗?”

“不,白酒。食客一次喝不完,寄存在店里,每天早晨进来喝一杯。”

位于南九大街19号的这家早餐店,此刻熙熙攘攘,男人们坐下来一盅两件高谈阔论。

“老婆肯煮给你吃,千万别说不中意……”

不留神,一句江湖经验飘进耳朵,侧耳去听“故事”,阿伯却忽然收口不语,只闷头喝酒去了。

摆在两位阿伯桌上的“经典西街早餐”是:两碗排骨饭,一碟蒸猪大肠,几条“一夜情”(用油盐腌制一晚)小海鱼,两杯白酒。

广东人的早餐,无非粥粉面,西街人怎么大清早吃米饭?

“农村人干农活辛苦啊,早上吃米饭饱肚子,经饿。”

好吧,但怎么还喝酒?“喝了酒怎么上班?”

阿伯哈哈一笑:“耕田佬上什么班?喝点小酒长力气。”

“为什么女人和小孩不来店里吃?”

“女人也来的,只不过她们来得早,吃完走了。”

原来,早餐食界也是男女有别。

问完十万个为什么,我们的早餐也上桌了。手撕鸡牛肉丸花生猪脚豉汁蒸鱼排骨饭,全是“硬菜”。

“来碟青菜呗。”“没有。”

“来碗炖汤呗。”“没有。”

看来这些“软绵绵”的货色在这里有点被嫌弃。

鱼片粥是有的,白粥在小砂锅里沸腾,鱼片排列整齐用小蝶生上,附带一小碗辣椒酱料。吃的时候,用筷子夹起半透明的生鱼片泡进粥里烫熟。向导说:“这过程不要超过5秒,否则会影响鱼片的嫩滑。”及后,蘸上辣椒酱油,一口美味便从唇齿直窜喉间去了。

美名在外的排骨饭,显然是店里的重要角色。主人家在玻璃墙隔断的厨房忙忙碌碌,排骨饭摆满一笼又一笼,连轴转的上屉去蒸。置于店门口的蒸柜像个魔术道具,盖子一揭开,热气蒸腾而起,香味扑鼻而来,难怪“西街人都不想在自家煮早餐了”。

满满当当一碗排骨饭,排骨下面是本地产的大米,细长条,粒粒分明,晶莹剔透,入口弹牙。排骨腌得很入味,蒸的火候又刚刚好,吃起来肉汁满满,加上豆豉的加持,第一次吃的人表示“嗯,不错!”

印证“不错”评语的是店里酒柜上排列的一行行白酒瓶子。白酒多是石湾米酒,写在瓶子上的名字:四舅父、来森,293,车行,锦哥,大象……他们自己懂。

早餐店的热闹劲儿会在9点钟左右渐渐散去,到九点半基本已是收工时刻,蒸柜熄火,透明的厨房里开始搞卫生了。

“他们一天就只卖这一餐。”我们的西街向导说。言语间几许珍惜,也许还掺杂着对这一生活方式的向往。

西街河的早晨有种轻松的魔力,让人不忍离去。

大叔大婶们吃罢早餐,就在河边的凉亭坐下来,脱了鞋,盘起腿,闲话家常。屁股底下水深河静,与大婶脸上如菊绽放的笑容相映,勾勒出一幅现世安稳。

从早餐店左拐转入福茂街,穿过河边的新旧民宅一直往前走,会来到一片葱绿的开阔地,这是西街社区自留的田野,油菜花正一茬一茬盛开着,蜂飞蝶舞,宛如春天。 

(单位:中山报业中新传媒有限公司)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图片/作者提供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珠海⇔中山!新路通车时间公布!
13583人浏览   2025-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