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哥的中山生活
一
“叮铃铃,叮铃铃……”
凌晨两点半,闹钟响起。起床刷牙洗脸,窸窸窣窣快速收拾完,桂哥拿上车钥匙和娟姐匆匆出门。二手小货车的轰鸣,划破空荡荡街道的寂静。
桂哥娟姐夫妇快六十了,六年前从广西农村来到中山市小榄镇,在菜丁小榄农产品批发市场盘下一个档口,经营生姜、蒜、洋葱、冬瓜、淮山等农产品。天亮之前,是市场的交易高峰,两人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
这个要十斤姜,那个要五斤蒜;桂哥弯下腰,抱起一根十多斤重的冬瓜,上肩,给客人送去;洋葱不够卖了,娟姐扯张纸皮,坐下来剥洋葱……人太多忙不过来,两人免不了拌下嘴,桂哥性子急,总催促“快点快点”,常惹来娟姐的白眼。
夜色渐隐,第一缕阳光照进市场,人潮散去,喧嚣渐渐平息。这时,桂哥娟姐才有时间喝口水。下一波忙碌在七点后,很多人会在这个时间过来买菜。
趁着一点空档,娟姐也去其他档口买家里吃的菜,桂哥则开始盘算收入。清点现金,记录欠单,查看微信收款记录,营业额还不错,桂哥疲倦的脸上扬起一抹微笑。
“老板,明天要10斤蒜,放118车。”“桂哥,明天给我留一箱姜,8点要。”说起微信,这是桂哥近两年才学会的新技能,现在,桂哥睡前都会先看一看微信,以便提前为熟客备好货。
▲桂哥用拖车给客人送货。
二
“我宝贝醒了吗?”八点半,收档回到家,桂哥娟姐总是第一时间去看刚满两周岁的孙女小七。
“爷爷回来了!奶奶回来了!”一看到爷爷奶奶,小七开心地冲过去求抱抱。将孙女抱在怀里,小家伙亲了亲奶奶的脸,娟姐一身的疲劳仿佛都消散了。
桂哥娟姐盼这个宝贝可盼了好久。眼看着自己快六十了,隔壁家的兄弟都抱上了孙子,自己的儿子还没结婚,真是愁坏了。在他们心里,“家里有个孩子才像样”。
小七出生之后,桂哥娟姐显然更忙了,可他们的快乐也更多了。两三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看着小七蹦蹦跳跳,手舞足蹈唱歌,叽叽喳喳说着吐字不清的话,甚至是滚地闹小脾气的样子,老两口觉得甜在心底。
现在,娟姐总在口袋里揣着一百多块钱,随时准备为她的宝贝“埋单”。“小孩子嘛,都是嘴馋爱玩的。”娟姐家附近有一家便利店,每次经过,小七就要拖着爷爷奶奶进去买棒棒糖。
“现在的孩子想要什么基本都能满足,我们以前哪有啊,孩子能吃饱穿好有书读就不错了。”娟姐说。
凌晨出去工作,白天回家带孙女,桂哥常常跟人说:“选了一盘‘夜猫生意’,又可以赚钱,又可以照顾孙女,真是最好的安排。”
三
午饭过后,娟姐终于可以偷闲去补眠,而上午已补够觉的桂哥,则要迎着中午的烈日去广州进货。“姜和蒜都没剩几件了,明天不够卖了。”
每周,桂哥至少要进三次货,一趟江门进冬瓜,两趟广州进姜、蒜、洋葱,生意好的时候,连续几天都要去,怕路上犯困,每次都会在车上备几瓶红牛。
桂哥说,很庆幸学会开车,可以自己去进货,降低成本,“不然这盘生意还不一定做得下去。”桂哥学开车是在九年前,当时他已经快五十岁了,开始戴老花镜了,心想“还学什么车!”没想到如今却派上了用场。
桂哥手头有两台车,一台面包车,一台小货车,进货多时开小货车,进货少时开面包车,车虽然都是二手车,但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随便碰他“吃饭的家伙”。
四
进货回来,已近傍晚,晚霞染红了天空。桂哥娟姐戴上口罩手套,去新房子打扫卫生。新房入伙,是今年家里最大的喜事。
按照家乡风俗,入伙得选个好日子。桂哥托人在老家找了风水先生,风水先生建议日子定在立春之前。“日子是有些迟了,不过先生说这是今年余下的最好日子了!”
桂哥本来想尽快入住的,现在要再等几个月,他就把全副心思放在准备乔迁之宴上。按照他的计划,要请老家的亲戚,在珠三角工作的同村亲友也不能少,加上其他朋友,怎么都得十几二十桌。
儿子原本不想摆酒席,毕竟装修已经花了一大笔,能省则省,娟姐也同意,但桂哥坚决反对。“怎么能不摆呢?你们年轻人啊,都不懂这些人情往来!”
在桂哥看来,家有喜事,招待亲戚朋友共享喜悦,才是人生真理。“新居入伙、娶媳妇、嫁女儿”可是人生三大喜事,桂哥决不让步,他决定自己“摁荷包”,“不用你们出钱,我自己出!”
▲娟姐抱着孙女小七笑开了颜。
五
夜幕降临,天上的月亮一天比一天圆,马上就到中秋了。年轻人开始讨论去哪聚餐,问桂哥娟姐的意见,都说:“你们定就好。”
换作以前,他们肯定反对“出去吃”,认为“这么贵,浪费钱,不如自己在家煮。”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桂哥娟姐慢慢舍得不时出去“奢侈一下”。
桂哥娟姐就是我老爸老妈,来中山“揾生活”之后,我们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老爸老妈也在我们的“逼迫”下愿意“出去吃饭,出去旅游,出去花钱”。
近几年,老爸老妈跟着我们去了北京、长沙、香港、澳门,附近的海岛更是几乎玩了个遍。“以前哪里会有这种生活,想都不敢想!”每每聊起现在的生活,桂哥娟姐总要感叹一番:来中山生活真幸福!
(单位:中山报业中新传媒有限公司)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图片/作者提供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