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烟客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曾经活跃在我们老家的“喂烟客”,就是天下一奇。
“喂烟客”是伺候客人吸烟的人,就是给客人喂烟。天下有喂饭喂粥喂汤喂药一说,却还很少听说有喂烟的。可在我们老家,喂烟却确确实实有过,是自古以来招待客人的传统礼仪。
平时是见不到喂烟客的,只有哪家办喜酒时,喂烟客才会在筵席场合上出现。那时,高朋满座,宾客满堂,客人们推杯换盏喝酒行令热闹非凡。这时候喂烟客就会恰逢其时地出现在客人们面前,手里执一杆黄铜铸造的水烟壶,挨个给客人们敬烟。水烟壶是特制的,比一般的水烟壶大,烟管有两三尺长,而且可以伸缩转动。烟壶里装的不是水,是上好的酒酿。喂烟客装上一锅烟,按酒席座位的顺序,轮流把长烟管伸向吸烟的人,让对方的嘴巴衔住烟嘴,然后朝早已点燃的纸枚子轻轻一吹,纸枚子冒出明火,喂烟客就趁势用冒着明火的纸枚子点燃烟锅里的烟丝。这时,吸烟人轻轻一吸,壶里的酒酿就发出“咕咚咕咚”清脆悦耳的响声,烟味通过酒酿的过滤,吸在口腔里,满口香甜,感觉甚是美妙,有种飘飘欲仙的味道。
喂烟客出门喂烟,都要随身带一个搭裢子。搭裢子里装着烟荷包,打火链,纸枚子以及其它要用的大小零星物品。搭裢子是青布或白布做的口袋,很大,很长,搭在肩上,一头吊在胸前,一头吊在背后。明眼人一看他们这副行头,就知道是喂烟客。
喂烟客给客人喂烟,顺序从上至下,不能搞错,否则客人就不高兴。一个客人一次喂三锅烟。喂完一个客人,喂烟客就从随身带的搭裢子袋里掏出一块白毛巾,把烟嘴擦拭干净,以示卫生,然后给下一个客人喂。喂完一桌,要半个多小时。酒席场面大时,客人多,一个喂烟客伺候不到,就请两个三个或更多。喂烟客多了,就要互相配合,看人家喂到哪桌哪席了,自己就从哪桌哪席开始,千万不能搞混。
喂烟客除了喂烟,还要唱莲花闹助兴。莲花闹是我们老家的一种传统曲艺,一人领唱众人和。一个喂烟客唱起头一句,其余喂烟客就打呵嗬帮唱,有时喝喜酒的客人也跟着唱,筵席场上,歌声嘹亮,笑语飞扬,那个热闹场面,见上一次,一生难忘。
吃酒席的客人散了以后,喂烟客才能吃饭。慷慨大方的东家,会好酒好菜招待喂烟客一顿。小气的老板,就让他们吃客人们剩下的饭菜。吃好酒好菜也好,吃剩饭剩菜也罢,喂烟客都很快活,因为他们都得到了丰厚的红包。何况,他们本身就在从事一种快乐的职业,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沉浸在快乐中,对吃食就很随意了。
解放后,喂烟客渐渐消失,甚至绝迹。实行田地责任制时,有些喂烟客又开始活跃,但未成气候,终于绝迹。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吸水烟的少了,吸的都是卷烟。吃喜酒时,主人会在每桌酒席上摆上两包比较好的烟,有些大方的主人,还会给吃喜酒的人每人发一包。喂烟没有市场了,喂烟客就只好退出历史舞台,消失绝迹。现在,谁要是向年轻人说起喂烟客,他们都会睁大疑惑的眼睛,奇怪地问:什么叫喂烟客?吸烟还要喂吗?
但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喂烟客仍然活着。(注:图文无关)
(请勿微信投稿!文棚是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8000次,编辑部打赏100元/篇;16000次,则打赏200元/篇。请一投一稿, 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张鹏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