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马克思主义学院进基层系列宣讲在中山举行,打通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见习记者 高倩荷 发布:2024-06-25

根据工作安排,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四部门组织安排全省10所重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组团式”结对共建。今年2月,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山签署结对共建协议,共同推动中山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6月23日下午,六位来自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讲师分赴中山六个分会场同时开展宣讲活动。由学院提供理论宣讲“菜单”,各镇街和有关单位“点单”,开展了六场各具特色、精彩生动的宣讲活动。

视频拍摄:刘万杰  视频编辑:林子晴

成立“美丽中山我的家”宣讲队
打通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

深中通道通车在即,正式进入“大桥时代”的中山,肩负新的文化使命,深化新的文明实践。6月23日晚,由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的“美丽中山我的家”主题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全民健身广场举行。启动仪式上,为“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理论宣讲队”等六支“美丽中山我的家”宣讲队颁发了聘书。宣讲队将与中山实际结合,肩负起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文明新风的重任。

接下来,中山市与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共建,齐出力,共携手,共同推进“美丽中山我的家”宣讲队深入基层、传播文明新风。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致力于以理论宣讲、专题培训、课题研究等形式,提升中山的基层理论宣传普及水平、培育壮大基层理论的宣传人才队伍,为中山深入实施市委强镇兴村富民“13388”行动和城市文明建设“1+10”行动注入强大的理论力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以及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百千万工程”等部署传入千家万户,打通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动员中山各行业各领域,以实际行动,投身美丽中山建设。

6月23日下午,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中山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进基层系列活动在中山举行。活动伊始,来自六个不同专业领域的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宣讲团,针对中山当前的发展的新需求和新挑战,展开了别开生面的系列基层宣讲活动。此次基层宣讲采取6个分会场的形式同步进行,分别设立新质生产力(火炬开发区)、文艺工作者、市属媒体和互联网行业、东区街道、西区街道、五桂山街道六个专场。专家宣讲团成员与中山的各界人士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华工马院进基层宣讲活动
让“百千万工程”吹起文明新风

新质生产力(火炬高新区)专场在长春理工中山研究院举行,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的张冬利副教授以“新质生产力:中国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与内在逻辑”为主题,从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时代背景、充分认识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方面进行授课宣讲。张冬利教授紧扣深中通道开通、结合中山实际、推动深中经济合作区、什么是新质生产力等热点话题,分析了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着力点,用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为在场的长春理工中山研究院的师生们上了一堂系统专业、生动祥实的理论讲座。

在新质生产力(火炬高新区)专场,张冬利副教授进行授课宣讲。通讯员供图

而在书香萦绕的金钟湖公园香山书房里,刘棁讲师则以“增强文化自信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为文艺工作者们带来了一场精神的盛宴。他从文化与民族的关系出发,深入剖析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并结合实例,让听众深刻感受到了文化自信对于民族文化认同和现代文明建设的深远影响。

在金钟湖公园香山书房,刘棁讲师以“增强文化自信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进行授课宣讲。通讯员供图

东区街道专场的气氛热情高涨,牛俐智讲师开展“新质生产力与社会治理新挑战”专题宣讲,从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观点、新中国生产力发展与社会治理变迁、新质生产力发展与社会治理新挑战等三个方面进行授课。他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出发,同时结合中山社会治理实际,将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融入其中,有效夯实基层治理的理论基础,将成为激活基层治理的强大动能。

在东区街道专场,牛俐智讲师以“新质生产力与社会治理新挑战”为主题进行授课宣讲。通讯员供图

另外三个宣讲分会场同样精彩纷呈。中山市海外传播中心分会场里气氛热烈,刘战雄副教授带来了一堂关于“人工智能”的深刻而生动的宣讲,他与在场的媒体和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围绕人工智能的算法、带来的风险挑战以及负责任创新应对等科技伦理问题展开深入的互动和探讨。

在西区街道烟州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罗栋副教授为为街道宣传文化队伍带来了一场“理论盛宴”,围绕“东西方浪漫主义文化比较”宣讲主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事例,带领听众一同探寻马克思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关联,让大家更全面深刻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技术观。

彭小兰教授在五桂山街道开展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考”为题的基层宣讲。她从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宏观经济运行回顾与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授课。彭小兰教授紧扣深中通道开通之际这个热点话题,告诉大家,深中通道在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更好融合的同时,能够促进要素碰撞,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彭小兰教授把理论逻辑转化为现实道理,让思想传播更具说服力感染力和穿透力。

本次宣讲是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山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结对共建,加强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供给的一次重要活动。为贯彻落实《广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度基层理论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充分运用结对共建平台,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今年将在中山开展不少于30场次理论宣讲,结合教学和基层实际,紧扣基层需求,深入镇街、农村、社区、学校和企业开展理论宣讲、培训、调研等活动,为助力中山“百千万工程”贡献力量。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朱晖  三审 向才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