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深中融合发展新画卷,东区政务这样干!
栏目:推荐 来源:东区发布 发布:2024-06-22

深中通道即将通车,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开启,不仅缩短了深圳与中山之间的地理距离,更搭建起了一座连接机遇与发展的桥梁。东区街道地处中山市核心城区,正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为核心,全面加速融入大湾区“黄金内湾”的建设热潮,为区域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东区积极对标深圳、学习深圳、拥抱深圳,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东区政务”品牌,政务服务实现“一窗办”“一门办”“一网办”“一码办”,在全市首创政务首席代办中心、政务“免跑腿信封”、融合服务e窗区、深中通办专区……东区街道聚焦市场主体,为两地企业群众提供一体化、智慧化、便利化服务,实现深中两地政务服务“双城”联动,以一流的营商环境让东区街道成为承接深圳流量的“强磁场”,积极融入“数字湾区”。
驱动“数智力”革新
以便捷化服务满足企业需求

“我的身份证丢了,现在急着用,请问在中山就可以补办吗?”近日,东区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公众号后台收到了一位深圳来客的留言,工作人员立刻留言联系上了这位姓张的女士,最终,在东区政务服务中心“深中通办”专窗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张女士通过“深圳公安”小程序完成了身份证补办。

群众使用深圳公安小程序补办身份证

随着深中两市产业、企业、人员的密切往来,深中政务服务融合发展也刷出新速度,东区政务中心融合服务e窗区推出了“深中通办”专窗,采取深度融合线上线下的“大综窗”服务方式,服务范围不仅涵盖了广东省及中山市的各类网办系统和小程序,更特别针对深圳政务系统和小程序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了该窗口工作人员均具备“深中通办”全能选手的服务能力。如今,人才补贴、档案转出、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等常见的220项高频业务,均可以在东区街道实现跨城通办。

工作人员引导群众使用手机办理相关业务

近年来,东区街道始终坚持“数智引领”,持续深化数字技术与政务服务的有机融合,今年以来,东区政务致力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对政务服务软硬环境进行创新升级。其中,依托中心成立近八年来群众咨询的高频问答数据研发的智慧客服小D就是今年东区街道数智化革新的产物。不同于市面上其他政务机器人,小D能通过关联问题引导群众找到自己想办理的相关业务。并有效填补了传统服务在非工作时间无法应答的空白,极大满足了现代生活节奏下群众对于政务服务随时咨询的需求,显著提升了政务服务的覆盖广度和响应速度,真正意义上实现了7×24小时全天候,企业群众咨询“不打烊”。

群众使用手机向小D咨询业务

东区街道政务服务中心自主开发的数字大屏系统,通过对政务服务的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对在线数据的量化评估,企业群众可随时了解办事窗口的等候情况。工作人员则可通过数据分析结果优化窗口配置、改进服务流程,形成政务服务的闭环管理机制,有力推动了东区政务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东区政务中心内的实时智慧大屏

深化“放管服”改革
以高效化服务满足企业需求

在过往的十余年间,东成会计(中山)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陈乃东亲历了数以万计的企业在东区开办,每一次协助新企业办理相关业务,都让他对营商环境的改革感触颇深。陈乃东感慨,十年前仅仅是为客户代理工商注册手续,奔波于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时间成本就占据了整个流程的大部分。然而,时至今日,得益于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该公司工作人员仅需通过互联网在线提交资料,即可完成绝大多数的业务操作,效率提升了数十倍。

群众在一照通行自助区自行办理业务

“足不出户,就能轻松搞定大多数企业许可备案事务。这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中介类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陈乃东由衷地表达了对中山市商事制度改革成果的赞赏。他指出,尤其是在东区政务服务中心,企业综合窗口较多,在上午提交的申请材料,往往到了下午就可以在中心的自助一体机上自行打印营业执照或者通过邮寄上门。有时即使没有带齐资料,也可以在通过政务“免跑腿”信封邮寄补齐,坐在公司就可以等待营业执照到手。

工作人员给群众发放东区政务“免跑腿”信封

东区政务“半天办结”、非必要“免跑腿”的服务模式,极大地缩短了企业开办周期,激活了市场动能。为了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东区政务服务团队多次前往深圳福田、南山等地政务服务中心学习,通过汲取改革前沿营商环境先进经验,持续推动东区政务服务品质与效能双提升。
东区政务服务团队前往深圳南山政务服务中心学习
运用“三个一”模式
以协同化服务赋能企业成长

优良的营商环境使得37848家市场主体扎根东区。在解决市场主体“出生的烦恼”的同时,东区街道还努力为企业解决“成长的制约”。今年以来,东区街道动工了一批重点项目,其中占地11.7亩,总投资约3亿元的徽商大厦就名列其中。广东徽商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克伟表示,“徽商大厦项目之所以选择落户东区,除了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和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外,东区营商环境格外具有吸引力。”

徽商大厦奠基仪式现场

按照惯例,从规划用地到实际开工之间会存在较长资料准备时间,但东区街道为该项目成立了项目落地工作专班,做到各个环节责任到人、专业指导,从报建到奠基仅用时1天。真正实现了“拿地即动工”,大大提振了企业的发展信心。

近年来,东区街道坚持“项目为王”,开展了“拿地即动工”工程建设项目落地改革工作,并取得一系列成效。一张流程图实现全链条并联审批,一个时间表确保“项目与时间赛跑”,一组专班保障审批流程再造。东区街道以“三个一”工作模式为抓手,充分运用“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双机制,优化旧有流程模式,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让原有的项目落地时长缩短了70%。

重点企业会商室

在东区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可以看到医社保税务联办窗口、工程项目审批联办窗口、“水电气网”联办窗口……这一系列联办窗口的设立就是为了精准对接前来办事企业的实际需求,真正实现相关事项“一窗联办”。这与东区政务密切关注企业需求,致力于打造“全市最优、湾区一流”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 

“水电气网”一窗联办窗口

深中通道即将通车,东区街道立足于这一独特优势,积极融入深中营商环境一体化大局,通过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加强数字技术发展,构建起珠江口东西两岸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机制。从政务服务的无缝对接,到产业合作的深度拓展,再到人才交流的频繁互动,东区街道正逐步打破地域界限,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营造出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向着更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迈进,描绘新时代下湾区协作的灿烂画卷。

编辑  陈雪琴 二审  张房耿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