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深中通道|“桥”见未来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画刊 黄凡 何淼 发布:2024-06-18

深中通道通车的脚步越来越近。从它开建到即将通车,人们对于它将给珠江口东西两岸带来的利好,已经有无数的畅想。桥的跨越,将带来人的交流,要素的流通,城的相融,这将会是怎样的一种场景?一起听听专家学者、企业家、深中通道建设者和市民怎么说。

中山的优势将被凸显

曲建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深中通道打通后,将为整个深圳产业向外进一步发展开拓非常广阔的空间。中山有传统制造业的加工组装能力以及工匠人才等独特的优势。深圳最主要的是IT行业,而中山机械行业较发达。如果AI加上机械制造、装备制造,就好比深圳的大脑加上中山手脚,会形成非常强大的AI产业集群,这对于深圳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发展支撑点。

深中通道开通后,中山的优势就可以凸显出来。第一,它具有强大的空间能力,比如翠亨新区,如果能升级为国家级的产业园区,将会以强大的产业吸纳能力吸引珠江三角洲东岸企业在此集结。第二,产业配套能力方面,中山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产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植入IT行业,加入可控制的芯片技术,就可以让它实现全面转型升级。

中山通过与深圳的互动,下一个阶段可以探索出适合自己经济增长的产业转型发展道路。

中山将承接成果转化

陈为民  广东省科学院院长 

中山要承接深圳科技成果的区域转化,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弥合中山与深圳之间科技创新发展的梯度差。强化完善两市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要探索建立中山与深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同体,提升两市共同利用创新资源和科技成果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能力。同时,打造一体联动式创新链群支撑体系。建设深中两市一体联动式科技创新要素共同体市场,促进创新资源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建设深中两市一体联动式创新平台支撑体系,构筑珠江口东西两岸协同创新的核心支撑,为产业的深入融合与无缝对接提供支撑。构建深中两市一体联动式科技创新政策落实保障体系,打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协同创新的“最后一公里”。

中山可构建产学研生态

薛占栋 深圳中观研究院院长

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深圳和中山两地融合将越来越紧密,在深圳“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创新生态链方面,中山承接深圳的机会更多,至少在成果产业化方面,可以发挥比较优势。一是如何打造相对深圳等城市而言低成本的产业空间,二是营造有利于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环境。

同时,在技术开发方面,中山也有文章可做。近年来,深圳持续强化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投入,中山可以构建产学研的生态,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和深圳等周边城市的研发机构合作,打造一些共性的技术开发平台、成果转移平台以及产业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结合自有的优势产业,形成新的优势和独特的技术成果,便能在大湾区的生态圈中找到独特定位和竞争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中山贡献。

中山可联动创新发展

马向明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创新需要城市间的合作,要有研发、科创和文化等相关要素之间的联动。中山对岸是深圳,左边是广州,右边是香港,这是一个创新发展“左右逢源”的地域格局。深中通道的开通,将兑现空间上的“对岸价值”。这是中山当下最大的优势。中山要坚持制造业当家,联动创新发展,加大对外开放。

创新不仅是科技的提升,还包括创新要素的聚集提升,比如人的生活品质、文化的多元性、生活的舒适感等等。中山曾荣获联合国人居奖、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等城市荣誉,这是中山在创新要素聚集提升上的一个优势。

中山深圳“两翼齐飞”

宋昌宁 深圳新益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们把研发基地放在深圳,把生产基地放在中山,两边强强联合、强强互补,好比新益昌两只翅膀,都要强,都不能缺。

我们对深中通道开通充满期待。我们所在的深圳南山又称为“深圳硅谷”,人才资源丰富,科技创新能力强;而中山制造业基础比较成熟、产业链完备,有助于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新益昌在两地均有布局。未来深中互联互通后,两地距离拉近,就可以把两地优势互补起来,实现产业融合、差异互补,这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而且逐步形成研发和生产的“两翼齐飞”发展格局,对企业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是很好的帮助。

企业将能更好留人

张天伟 深圳市诚亿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山地理位置优越,深中通道建成后,我们企业在两边来往的通行时间大约30分钟,这将大大提高两地的工作效率,为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很多便利。而且中山产业配套齐全,生活成本偏低,我们的员工都很愿意落户中山,有利于人员的稳定性,对于我们企业而言,可以留住人才。

相较珠江西岸其他城市,中山投资成本未必最低,但效率肯定是最优的,我们的布局选择的是效率至上,企业正在快速发展,效率就是效益。

距离中山大本营更近

钟玲  广东乐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秘

作为中山的上市公司,我们非常期待深中通道开通。首先深中通道可以进一步拉近深圳和中山的距离,可以更好地发挥两地的资源优势。比如,深圳的一些高新技术项目,可以在中山实现产业化落地,中山的生产制造、交通优势,可以很好地补足深圳产业化落地难、资源配套贵的短板。

相较而言,中山有宜居的优势,可以解决一些深圳企业面临的难题。我们鼓励深圳乐心的员工,在中山置业,解决他们安家立业的难题,也极大提升他们对公司的归属感。两地人员的来往交流,也会带来相互促进。

深中通道让出行更方便

邢长利 中铁武汉大桥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深中通道JL1标总监办总监

深中通道项目现已经进入通车前的收官阶段,我在项目上的工作进入了第7个年头,见证了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也在继续做好通车前的相关工作。项目通车后必将成为大湾区的新地标,以交通的便利助力大湾区持续腾飞,强化深圳与中山两地的深度融合。我也期待通过自己建设的项目往返深圳中山两地,最直接的受益就是从中山去深圳宝安机场将更加便利,建议两地政府能够更多考虑公共交通的站点如何设置,更加方便出行。

让城市宜居生活美好

锁旭宏 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测量管理中心主任

作为一名深中通道的建设者,我深感荣幸能参与到这一宏伟工程中。我们的建设初心是让世界更通畅、让城市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我期待深圳与中山两地能够充分发挥互补优势,深圳以先进技术引领,中山则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和培育新型产业。我建议,中山在发展中应注重生活配套的完善和城市环境的美化,打造示范区域,逐步推广至全城,以此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促进两地文化的交流互鉴,加强深圳的科技与中山制造业的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升级。

为了实现更高效的双城生活,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提升通勤效率;实现医疗和教育资源的共享;简化行政流程,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服务;推广绿色出行理念,保护生态环境;鼓励市民参与社区建设,构建和谐邻里关系;利用媒体宣传双城生活的便利性,提升公众认知;并持续探索新技术,提高通道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放大中山资源优势

黄诗伟 中铁二十五局一公司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深江铁路建设者

深中通道为珠江东西两岸再添一条通道,减缓虎门大桥、南沙大桥等通行压力,开通后,缩短了中山与深圳、香港往来的时空距离,也能放大中山资源优势,这里优越的营商环境、绿色宜居环境和悠久的历史底蕴,更能吸引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人才来中山干事创业定居。

期待着双城幸福生活

刘彦华 中山南朗锦绣海湾城居民 

作为生活在中山市南朗街道翠亨锦绣海湾城的居民,我心中怀着对深中通道的热切期盼。这条通道将成为开启深中两地幸福生活的钥匙。这座通道的修通缩短了中山与深圳的距离,开通后,我们在南朗半小时就能抵达深圳,早茶与夜景不再遥不可及。

通道开通将促进经济发展,为居民带来更多机遇。中山的制造业与深圳的科技创新将相辅相成,共同创造繁荣未来。更重要的是,深中通道将促进文化交融。居民们期待感受不同城市的魅力,品尝美食、欣赏艺术、参与传统活动。我盼望着深中通道的通车,期待着双城生活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2023年12月30日,位于深中通道东人工岛的110千伏变电站正式启动运作,标志着深中通道配套电力工程完成建设正式投产,项目主线实现“电联通”。(摄影|沈仲)


2024年1月11日,深中大桥东泄洪区右幅沥青摊铺结束,深中通道钢桥面铺装施工全部完成,标志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热拌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工程高质量完工。(摄影|沈仲)


2024年5月16日,深中通道全线沥青摊铺完成。(摄影|沈仲)


编辑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查九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