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深中通道|无缝对接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画刊 何淼 发布:2024-06-17

珠江口,碧波滚滚;大湾区,生机勃勃。

早在2017年,广东省发改委宣布启动编制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此后,世界各地资源涌入大湾区,并向周边扩散。5.6万平方公里、8000多万人口、经济总量突破13万亿元……一个比旧金山湾区还要庞大的经济体在持续吐纳呼吸。

身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中山市,在蓬勃发展的氛围中积极谋求高质量发展之路,亟待点燃向湾区发展之势,完成一次至关重要的能级跃升。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交通的支撑。交通发展是拉开城市框架、做大城市能级的先决条件。刚过去的2023年,在2024年深中通道通车的巨大节点之下,中山一系列重点交通项目,迎来了突破性进展。这些项目的一点一滴进步,汇成中山交通发展的“大跨步”。

2024年,深中通道通车在即,中山将“海陆空铁”全域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为铺就中山高质量发展“快速路”贡献力量。

“硬通联” 助力湾区融合发展加速

2024年1月11日下午1时,在明媚的阳光下,深中通道深中大桥上作业车辆穿梭,随着最后一车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完成,深中通道深中大桥东泄洪区右幅沥青摊铺结束,意味着深中通道钢桥面铺装施工全部完成。在无人机的镜头里,深中通道蜿蜒于深蓝海面之上,时而腾空跃起,时而遁入海中,犹如一条穿云跨海的“游龙”。

4月18日,经过136辆总重约5000吨的大货车组的载荷测试,深中通道深中大桥于4月17日晚完成动静载试验。这是世界首次在全离岸海中超大跨径悬索桥上完成的荷载试验。此前深中通道中山大桥、非通航孔引桥已相继完成荷载试验,标志深中通道桥梁工程顺利通过“大考”,朝着今年6月具备通车条件目标更进一步。

翻看珠江口的地图,可以看到大湾区大桥林立,一座座跨江、跨海大桥将珠江口“缝合”在一起。纵观这些年来,横跨珠江口的大工程接二连三,从最早的虎门大桥到南沙大桥,到港珠澳大桥,再到通车倒计时的深中通道,陆续开工的黄茅海跨海通道、狮子洋通道……跨海跨江通道的“成团出道”,“硬通联”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撑起了未来湾区发展的“交通脊梁”。

作为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世界其他湾区在“打造一体化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各种交通方式基础设施的衔接”“强化各种交通方式运输服务的统一”等一系列综合交通的发展经验,可供粤港澳大湾区参考。对于借深中通道“东风”再出发的中山来说,当务之急是在大湾区交通格局之下,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节奏。

2024年1月4日,中国共产党中山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中山要坚定不移抢抓深中通道通车新机遇,全力推进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等“六个一体化”,奋力跑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加速度。

事实上,中山近年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与深中通道的对接互通工程。一组数据,可以体现中山加大交通建设的力度。“十四五”时期,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拟投入超2400亿元。2022年、2023年我市交通建设投资分别完成256亿元、235亿元,全市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连续排名全省前三。今年1-4月,全市公路水路固定资产完成投资64.7亿元,排名全省第三。目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839.8公里,规划建设的12条高速8条已通车。

市交通运输局积极谋划与深中通道无缝对接,将加强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水上交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及衔接转换能力建设,打造珠江口西岸高效、便捷、顺畅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构建“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实现60分钟通达湾区相邻城市;中心城区与外围镇街、各镇街与深中通道30分钟通达;各镇街中心区与邻近高速公路出入口间15分钟通达。

“深中通道2024年建成通车,珠江口又新增一条通道,进一步推动珠江两岸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接下来,我们将加快推进狮子洋、黄茅海等跨江跨海通道建设,完善内联外通的高速公路网。”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黄成造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硬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正迸发出蓬勃活力,跑出协调发展“加速度”。

世界其他湾区一系列综合交通的发展经验,可供粤港澳大湾区参考。对于借深中通道“东风”再出发的中山来说,当务之急是在大湾区交通格局之下,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节奏。

加速融入 “轨道上的大湾区”

2009年,广东第一条高铁—―武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2018年香港加入全国高铁“朋友圈”;2021年赣深高铁补齐广东“市市通高铁”最后一块版图,“轨道上的大湾区”逐渐勾画清晰。如今,大湾区轨道建设“三铁并进”,国家铁路“大发展”、城际铁路“大建设”、城市轨道“大跨越”。根据规划,未来粤港澳大湾区铁路、城际轨道等线路将超过30条,运营里程将超过5000公里,将实现每年客流量超过1亿人次旅游、商务和购物的共享共利。湾区融通,交通先行,随着一节节轨道的延伸,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已在阔步奔跑的路上。

“轨道交通打通城市间通勤圈,促进了人才、信息、技术、产业、资金的交流,对区域融合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民革中山市委会秘书长、高级城市规划师钟国平接受中山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广州、佛山之间轨道交通网络深度融合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轨道交通促进了两市交界的南海10余年来的高速发展;上海至昆山的跨省级轻轨,开启了“沪昆同城”的全新时代。对于中山而言,未来轨道交通谋划布局,决定城市未来的走向。

2023年,是中山在轨道交通上集中发力的一年,加强与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等周边城市的轨道交通衔接,加速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2023年3月30日,南中城际动工,中山市迎来首条自行建设的城际铁路,标志着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正式拉开序幕。南中城际的建设,不仅让中山和广州纳入彼此的通勤圈,还预留东接深圳的城际轨道接口,为翠亨新区至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轨道交通连接埋下伏笔。截至2024年1月,南中城际中山段全线已有10个工点开工,其中世纪路站、香山站、香二井、横门井等完成基坑连续墙,正进行土方开挖,这个轨道工程项目正朝着建设目标全力推进。

加快与深圳轨道交通的对接,是中山人期盼已久的心愿。“十四五”期间,深圳将进入城际铁路建设高峰期。按照《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深圳将大力推进城市轨道四期调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五期规划编制及落地实施,同时完善“南北终到、东西贯通、互联互通”的高铁通道布局,支撑深圳加快推进湾区一体化。

目前,深圳、中山两市已明确,将加快深南中城际等重大项目谋划建设步伐,合力争取省牵头加快深南中城际项目前期工作,力争项目尽快完成纳规、早日开工建设。现阶段,深南中城际已提前完成全线预可研阶段性成果,广州、深圳、中山均已预留接轨条件;中山市域铁路S1线(佛山11号线南延线)、广中珠澳高铁、中珠城际等项目前期工作同步加快推进。

“双向奔赴”深中两地携手发力

深中通道的设计车流量承载力大概是10万辆/日的规模,参考现状运营的虎门大桥、南沙大桥车流量,可以预见其未来繁忙的程度。深中通道连通的两座城市,未来延伸配套的交通基础设施能否到位?理想中“半小时生活圈”是否实现?这不仅是深中两地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两地政府谋划对接的重点。

2023年5月最后一天,深圳市市长覃伟中率队赴中山考察交流时表示,深圳将发挥深中通道关键作用,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深中两地按下了携手推动交通一体化的加速键,两座城市上演一场高效务实的“双向奔赴”。

不到一个月后,深圳·中山联合招商大会在深圳宝安举行。大会现场,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与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在会上签订深圳市中山市交通一体化合作协议,双方明确将推动两市在港航、航空、物流、轨道、公共交通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构建一体高效的现代化双城综合交通体系。

此后,深中两地从“海陆空铁”全面发力,推进交通无缝衔接,深入实施交通一体化。

2024年5月21日,磨刀岛上的神湾港国际货柜码头,最后一节货柜装入“惠湾016”轮,随后鸣笛启航,驶向深圳盐田港,标志着中山市神湾港-深圳市盐田港组合港项目正式启动。至此,中山全市各港口已相继开通通往广州南沙、深圳盐田等12条“组合港”航线。

大湾区(深中)组合港,是依托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深圳港和中山港共享港区代码,实现港口间信息互联互通、海关监管互认。同时,将沿江支线港作为沿海枢纽港的延伸,出口货物在中山港“一站式”完成出口申报、查验等海关通关手续,通过驳船调拨至深圳蛇口、盐田等港口,直接换装国际远洋大船出口。全程只需“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在“组合港”模式下,中山出口货物的平均堆存期由7天缩短至2-3天,减少物流时间成本,有利于优化港口营商环境。

针对“海陆空铁”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空中交通的文章如何做?从目前两市的部署来看,将以加强航空合作为出发点,统筹客运与货运“双枢纽”建设。其中之一,便是共建深中航空港。目前,中山已与深圳机场集团签署深中航空港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确定项目落地市博览中心,争取与深中通道开通同步启用。深中航空港将实现机场服务前置延伸到中山核心区域,通过便捷、舒适的机场快线,为中山及珠江西岸其他城市的出行旅客提供高效便捷的航空出行服务。

2024年4月12日,伴随着阵阵飞行器的轰鸣声,一架从深圳蛇口赤湾港起飞的丰舟90型货运无人机成功抵达中山市小榄镇宏昌物流园,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正式启动。首条“空中深中通道”的开通,极大提升中山与深圳之间的快递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中山还打造了航空货运物流合作平台,推动深圳机场首个外地前置仓——深圳机场中山前置仓正式启用,兼顾国际货站及国内货站前置仓功能,实现中山市航空货源集中前置收货报关等,在高效汇聚中山及珠江口西岸其他城市的航空货物的同时,为物流企业降低成本。目前,中山正研究探索在中山保税物流中心布局深圳机场中山市异地货站,将实现中山市航空货物运输前置安检、前置通关,进一步提升深圳机场航空货运服务保障能力。


2021年11月24日,深中通道中山大桥首片箱梁架设。(摄影|曹阳)


2022年4月2日,载着深中通道首片钢箱梁的“天一号”运架一体船驶向深中大桥施工区域。(摄影|缪晓剑)


2022年4月22日,深中通道深中大桥猫道贯通。(摄影|张政  陈旭彬)


编辑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查九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