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地级市医院首例!市人民医院帕金森病治疗再添“利器”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唐柳青 发布:2024-06-06

6月6日,记者从中山市人民医院了解到,该院神经外科一区主任李亮明、副主任医师林伟标带领团队成功为一名饱受帕金森病折磨6年多的患者成功植入全球首个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Percept™ PC。据悉,这是广东省地级市医院首例、全国第96例全球最先进的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Percept™ PC植入,标志着中山市人民医院帕金森病外科治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正式开启帕金森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时代,为患者带来更先进、优质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帕金森病带来的“生命之痛”

莫先生今年56岁,是一名医务工作者,6年前已出现运动迟缓并肢体僵硬,表现为行动慢,缺乏协调性,肌肉僵硬,后出现四肢颤抖、走路拖步等症状,被诊断为帕金森病。起初,莫先生服药就能很好地控制病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疗效越来越差,他的颤抖愈发加重,肌肉僵硬,全身出现不受控制的“异动”,晚上常常失眠,还出现严重的冻结步态、便秘和疼痛,严重影响他的工作和生活。

为了减轻帕金森病带来的痛苦,莫先生慕名来到中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一区。林伟标团队为莫先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和评估后,认为他的药物治疗效果已明显下降并出现严重的症状波动,单纯依靠药物已无法很好地改善病情,根据其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脑起搏器手术是当下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经过详细了解和慎重考虑,莫先生表达了对手术治疗方案的肯定与期待,最终决定选择植入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Percept™ PC。

该院专家团队为患者植入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通讯员 供图

5月21日,Percept™ PC植入后,当天即时可以记录脑局部场电位,为后续电刺激和药物治疗提供智能化建议。术后第二天莫先生已经下床活动,因为术后的微毁损效应,没开机莫先生就已经感觉在震颤、迟缓、僵硬等方面已经明显改善。术后第五天莫先生已经康复出院。

医院引进先进技术治疗帕金森病

脑起搏器,专业术语为脑深部电刺激(DBS),是一种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癫痫、肌张力障碍和特发性震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法技术,同时在顽固性强迫症、难治性抑郁、成瘾和厌食症等精神类疾病的治疗探索上前景广阔。

据林伟标介绍,传统的脑起搏器是单向的刺激治疗,但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在进行治疗的同时,可以精准捕捉感知到患者大脑内的特定脑电信号,这种脑电信号是和患者的疾病症状相关的,在观察一段时间后,该团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根据患者的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让患者的改善更好。

尽管帕金森病不会直接影响患者寿命,但患者若没能得到及时和合理的治疗,很容易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可能会威胁到生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帕金森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药物、手术和康复治疗,其中脑起搏器手术已成为帕金森病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法。据悉,目前该科帕金森患者安装脑起搏器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药,有些患者不到3个月就自己在家减药了。

 “医生会向患者的脑部植入细微电极,饼干大小的神经刺激器会放置在患者胸部皮下,发射电脉冲刺激大脑内的特定核团,进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林伟标说,脑起搏器手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帕金森病首选外科疗法,具有微创、可逆、可调节等特点。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DBS治疗

李亮明表示,DBS手术并不是帕金森病患者治疗的终点。术后仍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刺激靶点和参数,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为程控。第二代脑起搏器术后程控时,医生需要测试不同的靶点和尝试不同的刺激参数,根据患者的刺激反应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往往耗时过长,且对脑内的情况是未知的,是单向刺激治疗的过程。

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Percept™ PC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治疗的同时,可以精准感知和读取患者脑内特定的脑电信号,这些脑电信号与患者的疾病症状密切相关,程控医生通过对感知到的脑电信号进行分析和解读,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精准地进行术后程控治疗,同时患者可在术后安心接受3.0T和1.5T全身磁共振检查。

目前神经外科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段就是大家熟知的DBS手术。中山市人民医院帕金森病多学科诊疗团队由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影像科、康复科、中医科、手术麻醉等多科室医师联合组成,为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疾病患者制定多学科、一站式诊疗方案和服务。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的成功临床应用为帕金森病治疗再添“利器”,该院神经外科一区团队将精益求精,持续努力,为广大患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编辑  周映夏 二审 徐世球  三审 吴森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