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总面积已达410亩,有何成效?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记者 陈雪琴 通讯员 卓二妹 发布:2024-05-16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每天早上,一亩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余仲禧,都会沿着中山市大涌镇叠石村连片的稻田走上一圈,观察水稻长势。前不久,该合作社成功申报今年的中山市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新产品、新技术、新机具)配套示范区项目。5月15上午,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以下简称“市农科中心”)技术人员再次来到种植基地检查示范区实施情况。

为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进一步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步伐,近几年来全市以推广应用“三新”集成配套措施为抓手,大力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助力农业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市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配套示范区共3个,示范区总面积达410亩,化肥使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市农科中心技术人员和余仲禧在示范基地观察水稻长势。 记者 陈雪琴 摄

不仅节支,还能增收

上午9点30分,到达大涌镇叠石村时,余仲禧正在基地保养插秧机,待保养完毕后,这台机器将被放进仓库,等待晚造水稻插秧时候再大展“身手”。与常规的插秧机不同,该插秧机加装了自动导航系统和侧深施肥系统。其中,仅加装侧深施肥系统,就需1.9万元。

对于农业生产而言,1.9万元不是一笔小数。“我看到同村的种植户使用侧深施肥技术后,增产增收效果不错,才下定决心加装。”余仲禧说,肥料放进侧深施肥系统后,在插秧时就能一次性完成施肥作业,因为使用的是缓释肥料,后续也无需追肥,非常方便。

站在田埂边,市农科中心土肥站技术人员算了一笔账:水稻使用侧深施肥技术+水稻控(缓)释肥,每亩肥料成本是150元,而使用普通复合肥,每亩成本需要180元左右,能节省约30元。使用普通复合肥一般需要施肥3次,减少两次追肥的机械和人工成本,每亩能节省不少成本。示范数据显示:2023年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配套核心示范区水稻种植成效突出,水稻专业户早造增产65公斤/亩,节约施用肥料15kg/亩,增收节支193元/亩,化肥减量达37.5%。因此,余仲禧今年主动向市农科中心申报,成为中山市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配套示范区项目,经专家评审后成为实施单位之一。

​全市示范区总面积达410亩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是保护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物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市农科推广中心主任叶树才表示:今年以来,以“三新”集成配套措施为抓手,市农科中心农技服务“轻骑兵”土肥分队,深入全市各镇街采集88个土壤样品,通过化验分析,结合不同区域土壤条件、作物目标产量等内容,量身定制88份科学施肥建议卡,为农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施肥方案。

此外,记者了解到,为了帮助农户“恢复耕地,种植粮食”,应用科学的施肥技术,市农科中心还开展“一田一策”耕地测土服务,实现从测土、配方、施肥生产全程个性化指导。三乡镇水稻种植户陈少明就是其中一位。通过市农科中心采集土壤样品检测发现,陈少明复耕的地块土壤酸化严重,地力水平较低,恢复种粮难度大。在市农科中心的指导下,陈少明的白石水稻种植基地,成功申请成为去年的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配套示范区之一,应用新肥料、新技术、新机具集成配套模式,该基地早造平均产量达到516公斤/亩。

叶树才表示,截至目前,全市“三新”配套核心示范区总面积达410亩,耕地质量等级逐年提升,化肥使用量也呈逐年下降趋势 。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朱晖 三审 林志强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