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忆香山征文(校园组)| 品味香山,品味人生
栏目:推荐 来源: 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 高一(12)班 黄海睿 发布:2022-12-21

微微上翘的纹饰托住沉沉欲坠的夕阳,黄白色的粉墙承载着历史斑驳的痕迹。骑楼下小吃摊的叫嚷此起彼伏,光阴缓缓流过手中细细的针线,汇成了一幅耐人寻味的香山风景。 

月色凉如水,蓦然回首,空奁尘满,香冷梦醒。我凝视着角落里几张小巧的粤绣,思绪恍然落入从前......

自我懂事以来,最让我忘不掉的是外婆在桂花树下刺绣的身影。她的灵魂好像和粤绣融在了一块,出自外婆之手的绣花,朵朵娇艳欲滴,却不失母性般的端庄,温暖了我整个童年。那时,我会在外婆膝旁,看她用一针一线,把那流淌的年华,一帧一帧地定格在交织的针与线中。我有时兴起,一把夺过外婆手中的绣盘,却也不过一时新鲜。有时我又悄悄拿起凹凸的图案来,看不透的是外婆对粤绣永恒的热爱和坚持。我时常端详着锦缎上怒放的花朵,它们一朵朵很是鲜活,仿佛微风一吹也会摇曳起来。我决心跟外婆学粤绣!朦胧间,外婆笑笑:“慢慢来,肯下功夫才能学成!”

清风夹杂着蝉声吹来,却吹不走我的焦躁。有时我的动作快了些,马马虎虎地把叶瓣绣得歪歪扭扭的。这时外婆总会推推老花镜,接过我的袖盘,语重心长道:这绣啊,得一针一针地缝,没有什么诀窍;就像这路啊,也要一步一步地走,没有什么捷径。我颔首,终究明白了外婆对粤绣如一的坚守:以岁月坚持,以热爱守护。

我在粤绣里品味香山,它让我明白,只有走好眼前的路,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步入人生的花海。 

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我跟随着时光,慢慢追寻记忆中家乡的美食,那一盘盘金黄的煎堆……

煎堆作为中山地区的一道特色菜品,有着“煎堆碌碌,金银满屋”的寓意。每逢佳节,饭桌上当然少不了它的身影。当新的一年如期而至,到处氤氲着快乐的氛围,当屋子里飘着煎堆的香味时,我就知道外婆又在做我最爱吃的煎堆。外婆拿起那个外表已有些许锈斑的油壶,熟练地把油倒在烧红了的大铁锅中。不一会儿,一个个球形面团被缓缓地放入油里,如同笨拙的跳水选手,溅起了朵朵油花。所谓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外婆来回干练的操作下,厨房里的闷热仿佛随即烟消云散。经过无数次的上浮和下沉,一个个色泽金黄,体积膨大滚圆、外层脆薄灵透的煎堆就出锅了。

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金色煎堆端上饭桌,家人纷纷起箸品尝,那煎堆皮薄酥脆,香甜可口。每一口都是外婆满满的爱。和面、捏粉团、下锅煎炸……步骤虽然繁琐,但最让人怀念的就是那些放下所有烦恼,在外婆身旁一边搓面粉、一边闲话家常的美好时光呐。

我在美食里品味香山,它让我明白,人生百味,唯亲情不可辜负。 

星雨划过夜空,街口闪过红霞。思绪遗留在骑楼下,晚风吹不散儿时的回忆……

石岐孙文西路步行街边,常有几处充满烟火气的小吃摊,几步随见的拉车铜像,也有那别具特色的骑楼。骑楼上方圆不一的窗框,五彩的窗格,多姿的雕花更像是新绣上的窗花。淡淡的西洋风格承载着多少沧桑历史,它们用怀旧的色调延续着廊下千载商脉。我从外婆口中得知这条老街有上百年的历史,一条道路牵引着一座城市的格局与繁荣,那充满南洋风情的骑楼建筑,仍然诉说着往日的辉煌。小时候最喜欢拉着外婆的手,从马路的这头走向那头,嘴里嚼着甜甜的麦芽糖。风过云霄,青砖白瓦间,封印在时光里的骑楼,定格着我儿时纯真平淡的生活与幻想。

我逐渐长大,虽然骑楼里的香山生活在我的记忆中渐渐变得透明,但对家乡诚挚的热爱与祝愿依旧常驻我心。星斗转移,沧海桑田,中山的变化日新月异,我也将落笔写下青春年华。

我在骑楼里品味香山,写下似水流年,奔赴山海。 

高山扶云,光摇片片烟霞。香山不仅有精巧玲珑的刺绣、酥脆的煎堆、古朴的骑楼,更有多彩的风俗、勤劳而好客的人民。

香山承载着我人生中最悠长的回忆,印刻着我最青涩的模样。我在香山中品味人生,领悟生命的真谛与亲情的珍贵,以岁月年华为坚持,无惧艰辛苦,天堑化坦途,为香山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   高一(12)班  黄海睿  指导老师:柏灵)


下载中山+ 关注“品忆香山”主题征文活动最新进展


编辑 黄汉英  二审 谢琼  三审 程明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