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遗醉龙到黄苗子画作,中山烟洲学子邂逅家乡“文心艺韵”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付陈陈 发布:2025-09-14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9月14日下午,中山市烟洲中学大讲堂内钟声悠扬、墨韵生香,“烟火中山·书香乡村”系列活动在此热烈开展。本场活动以“文心艺韵·乡约长洲”为主题,以“阅读+艺术+非遗”的融合模式,将非遗展示、艺术导览、名家对谈与互动体验有机串联,为学校高一新生及嘉宾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盛宴,也为“百千万工程”注入了鲜活的青春动能。

活动伊始,西区特色非遗项目“醉龙”率先登场,静态的风物陈列与动态的文化魅力在此交融。现场展出的多件醉龙主题手工艺品、文化衍生品,每一件都凝结着本土匠人的巧思与香山文化的深厚底蕴,引得学生们纷纷驻足观赏、交流体验,在触摸与对话中,直观感受非遗跨越时空的隽永魅力。

贺锋带领高一新生参观黄苗子艺术馆。记者 付陈陈 摄

随后,在中山市烟洲中学美术科组长、黄苗子艺术馆执行馆长贺锋的带领下,参与活动的高一新生及嘉宾走进黄苗子艺术馆。作为中山首间建在校园内的名人艺术馆,该馆于2023年12月28日正式开馆,现已成为学校美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每年会专门为高一学生开设4节课,系统讲解黄苗子的创作历程与艺术作品,搭建起青少年与本土艺术大师对话的桥梁。

导览过程中,贺锋通过对黄苗子代表作品、生平资料的讲解,引导学生们逐步走进艺术大师的精神世界。“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新生全面感知黄苗子的文化内涵与学习精神,最终实现美育教育的目的。”贺锋说。

随着清越的钟声响起,主题讲座正式开启。中山纪念图书馆乡村领读人邹优添以“黄苗子诗词艺术赏析”为题,沿着黄苗子从香山走出、成长为一代艺术大家的传奇轨迹,不仅梳理了其在中国现代美术、书法与文艺理论领域的卓越贡献,更重点解读了他的诗词创作——不同于传统史诗的宏大叙事,黄苗子的诗词风格独特、充满趣味,展现出多元艺术素养。

邹优添为学生们讲解黄苗子的艺术生平。记者 付陈陈 摄

讲座后,邹优添与贺锋围绕“黄苗子艺术精神的当代价值”“艺术教育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两大议题展开深度对谈。邹优添特别强调,黄苗子的艺术成就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在国家危难与重大关头,他始终坚守知识分子的正直品格,展现出宝贵人格。“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欣赏黄苗子的多元艺术风格,学会批判性思考,更要让他们传承先生爱国、爱乡、爱家的艺术风范,将其为人处世的态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活动尾声的互动问答环节将气氛推向高潮。以香山文化为考题的“快问快答”,不仅检验了学生们对本土文化的了解,更通过“答对即赠西区非遗文创产品”的形式,让艺术之美与非遗之韵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青少年心中。

刚刚从讲堂走出来的高一新生苒清难掩心中的兴奋。“这是我第一次深入了解黄苗子先生的艺术作品,今天听完讲解,才真正认识到他有多厉害。”谈及未来的期待,苒清眼神里满是好奇,“我现在最想进一步了解的,是他作品里承载的那些个人记忆与文化记忆,以及他的艺术理念,对我们当下的艺术学习能有什么样的影响。”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中山纪念图书馆主办,市阅读促进会、西区街道宣传文化服务中心联合承办,是中山纪念图书馆“烟火中山・书香乡村”系列活动的第三场,也是该系列首次走进校园。此前两场活动已分别落地南区沙涌香山书房、大涌红博城,后续还将按计划全年举办15场,陆续走进中山各街镇。

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场活动延续了“烟火中山·书香乡村”系列活动“阅读+艺术+非遗”的创新模式,不仅增强了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也拓展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未来,中山纪念图书馆将继续联合各镇街,深入挖掘香山文化资源,全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文化品牌,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持久而鲜活的文化动能。


编辑  张英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林志强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19142人浏览   2025-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