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暖民心 | 凌晨2点出具猪血“身份证”!中山市纪委监委以“小切口”监督保障“大民生”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高倩荷 通讯员 钟继宣 发布:2025-07-29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7月28日凌晨2时,当城市还在沉睡,中山市小榄镇食品有限公司的驻场检疫员已经开始他最重要的“晨间仪式”——给每桶猪血贴上蓝色检疫标签。“每个标签就像猪血的身份证,证明来自经检疫检验合格的生猪。”在他身后,装载着12桶经检疫合格猪血的恒温冷链车正闪烁着雾灯,准备开往20公里外的黄圃镇。

小榄镇动物检疫人员对合格猪血加施检疫标识。受访者供图

这是我市推行“猪血直供”模式后的寻常一幕,也是中山市纪委监委牵头开展生猪检疫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带来的生猪屠宰行业巨变。今年以来,在市纪委监委监督推动下,市农业农村局突出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打好“高位部署、精准排查、靶向整改、长效治理”组合拳,推动生猪检疫监管领域问题全面清零、监管效能全面跃升,让市民真正吃上“放心肉”,企业真正用上“放心血”。

巡察破局:
撕开监管裂缝的突击夜查

2024年12月,市委第四巡察组在巡察中发现我市生猪屠宰监管存在官方兽医不在场、检疫单空白盖章等4个问题。随着巡察建议书的送达,我市7家在产生猪屠宰企业的“体检报告”浮出水面:5家企业镇街官方兽医配置不足,3家企业存在检疫单空白盖章现象,而“代宰制”下的粗放经营更让行业陷入“内卷式”竞争。

接到问题清单,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马上展开“穿透式”监督:8次调研共核对沙溪镇屠宰场近30册账目单据,发现连续15天无猪血出场记录;3次夜间突击发现坦洲镇屠宰场的待宰圈灯光昏暗,肉品品质检验流程形同虚设。“这些漏洞就像敞开的后门,让问题猪肉有了可乘之机。”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翻开问题台账,自开展整治以来,突击夜查发现22个具体问题被逐一编号,常规抽查发现5类42个问题被制作成整改清单。

“以前外地采购的猪血经常结块变质。”黄圃腊味企业采购负责人表示,他们最头疼的就是“难以找到能溯源的猪血”。市委第四巡察组还发现,全市大部分食用猪血缺乏有效监管,部分屠宰企业的猪血直接卖给小商贩,流向无法追踪。

监督攻坚组合拳:
从整改清单到制度建设

针对“驻场官方兽医配置不足、到岗不足”问题,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约谈镇街分管领导,督促1个月内完成人员补配;坦洲、三乡镇对2家违规企业立案处罚,22名调离岗位人员被注销官方兽医资格,25名履职不力者被通报批评。

“亮剑”监督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力度同样不容小觑。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督促市农业农村局汇编《生猪屠宰管理制度汇编》,出台《生猪屠宰企业监督检查规范》等7项制度,创新建立了屠宰生产“线上巡查+线下核查”双重监管机制——7家屠宰场部署230个视频监控点位,组织专业人员对夜间重点区域、重要环节开展集中排查,构建起屠宰全流程智能化监管网络。整改后,屠宰企业规范意识进一步增强,企业由“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小榄镇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感叹:“现在每道工序都有实时监控,检疫数据自动上传系统,又省工又放心。”

开展生猪检疫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以来,我市严打肉品违法犯罪和生猪私屠滥宰,共出动执法人员2228人次,排查场所1029个,捣毁私屠滥宰窝点1个,全市核发猪血检疫证明1467张。如今,在市纪委监委的监督指导下,生猪检疫突出问题清单实现“动态清零”。

“小切口”改变产业链:
从“代宰内卷”到价值提升

集中整治带来的改变远不止于检疫流程的规范。在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动下,小榄镇食品有限公司与黄圃镇腊味商会签订“猪血直供协议”,精准对接下游需求,将食用猪血加工成标准化原料,每吨附加值提升30%。

“我们现在不仅卖猪血,还提供检测报告和溯源服务,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中山市小榄镇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翻开最新的财务报表,猪血产品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5%,每吨增加约400元。

小榄镇动物检疫人员和企业兽医卫生检验人员对进场屠宰生猪进行查证验物。受访者供图

这种转变源于整治中发现的深层次矛盾:中山生猪屠宰企业长期依赖“代宰制”,产业单一、链条短,7家企业中有5家收入90%以上来自屠宰服务费。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与屠宰管理科负责人分析:“必须打破‘内卷式’竞争,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延伸。”如今,西区街道屠宰场已试点建设冷链仓储中心,沙溪、神湾、小榄镇屠宰企业已拓展生猪产品冷链配送服务。

“现在冷链专车每天准时送达,猪血和生猪产品品质得到有效保障,再也不用忧心食品安全问题了。”黄圃腊味企业采购负责人笑逐颜开。


编辑  张英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开展储备土地环境清理与蚊虫消杀
原创 14507人浏览   2025-07-29
关于基孔肯雅热,张文宏首次发声
10030人浏览   2025-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