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关节疼痛警惕基孔肯雅热!中山疾控专家提醒→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王帆 通讯员 欧慧慧 刘哲 发布:2025-07-21

近日,广东出现基孔肯雅热相关病例。这是一种什么疾病?应如何防控?7月20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罗乐、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梁欣。

两位专家提醒,目前国内尚无疫苗和特效药物可预防和治疗基孔肯雅热,针对该疾病主要是开展对症综合治疗,市民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或皮疹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

感染基孔肯雅病毒会出现多种症状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罗乐介绍,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它与登革热一样,主要通过蚊子(白纹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这些蚊子叮咬了感染者后,再去叮咬健康人,就会传播病毒。”罗乐表示,基孔肯雅热常见于美洲、非洲、东南亚、西太平洋等地区。

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会出现什么症状?罗乐介绍,人感染后通常 3-7天发病,患者会突然出现发热、关节疼痛(尤其是手腕、脚踝等小关节疼痛)、皮疹、肌肉疼痛、头痛、疲乏等。

在相关症状中,患者发热会持续1-7天,伴有寒战、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恶心、呕吐等。皮疹多出现在患者发病后第2-5天,半数以上病例在躯干、四肢伸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癜,数天后消退,可伴脱屑。

患者的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通常1-3周缓解,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

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梁欣介绍,虽然多数人在1-2周可康复,但部分病例的关节疼痛可能迁延数月,少数人(如老人、婴儿)可能出现重症。

“在诊断上,主要靠患者出现症状后一周内,通过核酸检测的方法进行检测。目前国内尚无疫苗和特效药可预防和治疗基孔肯雅热,该疾病以对症综合治疗为主。”梁欣表示。

与登革热症状相比,发烧时间更短、关节痛更持久

如何区别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

据悉,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相似,都是由白纹伊蚊/花斑蚊传播。登革热的潜伏期(从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到症状开始的时间)一般为1-14天,多为5-9天。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感染者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不过,一旦发病,患者会出现一系列典型症状。

这些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出现“三痛”“三红”、皮疹、消化道症状等。

其中,突发高热方面,患者体温可达40℃以上;“三痛”方面,相关症状包括剧烈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痛;“三红”方面,体现在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皮疹方面,表现为在四肢或躯干出现充血性红疹。此外,消化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症,甚至危及生命。

梁欣提醒,与登革热相比,基孔肯雅热更突出的症状体现在发烧时间短(通常3-7天),关节痛更持久(可能持续数月),“高危人群要特别注意,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婴幼儿。”

没有特效药物和疫苗
防蚊灭蚊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罗乐与梁欣提醒,在防控方面,核心是防蚊灭蚊。

个人防护方面,市民在家时应安装纱窗纱门,阻挡蚊子进入室内,睡觉时使用蚊帐;居家发现有成蚊时,可使用有合格证号的杀虫气雾剂、蚊香、灭蚊片等卫生杀虫剂和电蚊拍进行灭蚊。

在户外活动时,建议市民穿长袖、长裤从而预防蚊虫叮咬,也可涂抹驱蚊剂,以减少被蚊子叮咬的机会。

在灭蚊方面,对于房前屋后、阳台或窗台等露天场地的饮料罐、食品盒、玻璃瓶、水桶、花盆托盘等各种能形成积水的容器,及时清除丢弃或翻倒过来,防止积水。

同时,水生植物定期换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及时清理空调、饮水机托盘等积水;填塞竹筒、树洞,废弃轮胎打孔或遮盖防积水。

专家提醒,出现基孔肯雅热相关症状的市民,应及时就医;从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回来后的市民,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旅行史。


编辑 谭华健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向才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最新!中山防风应急响应降为Ⅳ级
20937人浏览   2025-07-20
十五运会棒球测试赛在中山圆满收官
原创 16989人浏览   2025-07-19
深中通道今晚9时起恢复通行
14108人浏览   2025-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