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西区街道以“五社联动”为抓手,推动社会慈善资源深度融入民政服务。随着“百千万工程”进入第三年,西区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和社会组织培育领域实现新突破,形成更具活力的基层治理格局。西区街道在民政服务方面呈现出怎样的新变化、新气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过去,社会救助以资金补助为主,如今西区街道构建“物质+服务”新模式,让困难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服务升级:新增生活服务、健康管理、照料服务、社会融入、能力提升、资源链接6类救助服务,三年累计提供生活照料近600人次,健康管理超300人次。
机制创新:建立动态档案,按需匹配个性化帮扶,并联动慈善资源,累计链接善款超60万元,惠及1.5万人次。

西区街道探索“公益+低偿”模式,让养老服务更可及、更可持续。
助餐优化:长者饭堂推出“7元套餐”,用餐最低只需7元;全市首个将港澳籍长者纳入长者饭堂就餐补贴范围的镇街。
照护升级:引入全市首个市场化日间照料中心,新增助浴、陪诊等个性化服务。
模式创新:三年投入社会捐赠款项超200万元用于养老服务,其中超过100万元用于老年助餐服务,通过“政府免租+企业运营”,实现社区养老服务可持续化,长者满意度达99%。


西区街道通过制度创新和资源整合,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备案规范化:推行“党建引领+备案管理”双轨制,累计发放139张备案证书,管理更清晰。
培育体系化:建成3个示范孵化基地,提供培训、场地等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备案数量增长76%。
资源联动化:连续3年举办慈善足球赛,吸引30余家单位参与,形成“公益+体育”跨界合作模式。
如今,社会组织从“单打独斗”变为“协同共治”,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展望未来,西区街道将继续深化“五社联动”,优化智慧救助、社区养老等服务体系,推动民政服务再升级。三年来,从“救急难”到“促发展”,从“保基本”到“优服务”,西区的民生答卷正不断书写新篇章。
编辑:江绮雯
责编:何萍、张杉
执行总编辑:孟朦
总编辑:叶子昌、尹春华
素材来源:西区街道社会力量协作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