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山小学四年级(1)班 41 名学生走进三乡镇雍陌村,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郑观应主题木偶戏研学活动”。此次活动凭借非遗戏剧展演、沉浸式文化探访、手作体验这三大核心环节,将近代启蒙思想家郑观应的家国情怀与三乡木偶戏这一市级非遗技艺深度融合,精心打造出一个“名人 IP + 非遗活化 + 教育赋能”的文旅融合创新典范。

沉浸研学
多元体验解锁文化密码
活动伊始,木偶剧《郑观应》第九幕《洛阳纸贵》震撼登场,瞬间将现场气氛点燃。市级非遗传承人张华森团队通过三乡木偶与粤剧唱腔的精妙结合,生动演绎了郑观应撰写《盛世危言》后 “举国争相传阅” 的历史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盛世危言》“医国之灵枢金匮”的思想力量。

沉浸式文化探访环节,学生们走进郑观应生平史迹展和郑观应故居,感受这位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的传奇人生。值得关注的是,活动特别设计了非遗技艺探秘环节:学生在木偶戏传承人的指导下,亲手操作“手托木偶”完成郑观应经典名句的动作表达,解锁“人偶合一” 的操控密码。

活动尾声的双主题木偶文创手作环节,成为本次研学活动的最大亮点。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学生们精心制作郑观应形象木偶文创,同时学生们获赠罗三妹形象木偶,将市级非遗 “罗三妹的传说” 中孝亲美德具象化。这两款手作形成“历史人物 + 地方传说” 的文化组合,学生可通过自编短剧实现跨时空对话,将研学成果转化为持续的文化传播载体。

文旅线路创新
串联名人故居与非遗 IP
本次活动的深层价值,在于对区域文旅资源的深度整合与有效激活。

吴建伟/摄
在横向联动方面,以郑观应故居为核心,串联罗三妹山(“罗三妹的传说” 发生地)、泉林欢乐世界(非遗研学基地),形成 “名人文化 - 自然景观 - 非遗体验” 的主题化文旅线路,打破单点游览的局限。
在纵向延伸方面,通过木偶戏这一非遗媒介,将郑观应的近代革新思想与罗三妹的传统美德进行跨时空对话,赋予线路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种 “IP + 体验 + 衍生品” 的全链条开发,为中山名人故居活化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活动通过戏剧教育、非遗传承、跨学科实践的多维融合,实现了 “文化认同、创新思维、动手能力” 的综合培养目标。

从木偶剧舞台到郑观应故居,从非遗工坊到文创手作,这场研学活动以 “戏剧活化历史、非遗赋能教育、文旅串联资源”的创新逻辑,为名人文化的现代表达提供了新思路。正如《盛世危言》中 “务实”“务本” 的精神内核,三乡镇正以“非遗 +”为杠杆,撬动名人故居的文化价值,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的新标杆。
美 编:曾嘉豪
编 辑:杨韶艳 李博宁
责 编:邓菲 罗越衡
编 审:艾立强
素材来源:中山市三乡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 三乡镇木偶戏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