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丨中山:坚决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 全面启动美丽河湖建设
栏目:推荐 来源: 记者 邝献武 发布:2025-03-21

2021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将“中山内河涌污染问题”作为典型案例通报。三年多来,中山全市上下日夜兼程、拼搏奋斗,通过治水这场攻坚“战役”,重塑了一座城市的“精气神”,闯出了一条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新路。

作为“千江之城”,中山16条外江纵横、1041条内河涌交错,水网密布。但中山也一度被污水所困扰。掩鼻而走、背水而居,沿河居民终年封窗、逃离河岸,成为这座岭南水乡最深的痛。

港口镇居民:“我们都不想住了,想把房子卖了,这地方实在太臭了。”

坦洲镇居民:“那个气味很难闻。我妈妈都不敢开窗,后来她就不来了。”

中山深刻认识到,治水是中山“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大盘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一子。自2021年起,一场前所未有、声势浩大的“治水”攻坚战打响。在这场攻坚战中,中山高标准成立全市水污染治理指挥部,由市主要领导亲自督战,市治水办牵头实施“大兵团作战”,全面构建起市镇一体共担的主体责任机制,通过直面问题、铁腕治污,推动全流域“六污同治”,从源头上解决水污染问题。

中共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治水攻坚战关乎中山大局,是一场斗争。是干部对党的事业,对中山人民事业高度负责,才能坚定果敢担当勇往直前。”

三年多来,广大干部迎难而上、敢闯敢拼,战场一线加班加点、灯火通明,每天超8000人一线参建,中山速度不断刷新。经过整治,曾被央督点名批评的河涌现在焕然一新,成为一批“污点变亮点”的样板河涌。大涌镇青岗涌总长1200米,在整治之前,青岗社区和工业区产生的生活污水全部流入青岗涌,造成河涌黑臭严重,周边居民怨声载道,同时也被央督通报点名批评。如今青岗涌已基本消除黑臭,河涌水质基本稳定在V类水以上。

大涌镇城市更新和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程志华:“青岗涌流域的‘散乱污’企业规模比较庞大,污废水散排比较严重,像我们所处这一片之前都是锌铁棚,也是属于低效工业厂房。因此我们镇加大了环保的安全执法力度,对累计3100亩的‘两违’厂房实施集中整治,清退‘散乱污’的低效厂房2000多亩,从源头消除污废水乱排、超标排放等问题。”

大涌镇青岗社区居民郑婆婆:“现在一河两岸也搞得很美,公园装扮得很美,晚上很多人出来散步。”

在中心城区,市民的感受更加明显。石岐街道辖区内共有河涌15条,在整治之前,大部分都属于劣V类水体,还有被央督点名的黑臭河涌莲兴涌。近两年,石岐街道下大力气推进治水工作,按照分批分片拼图式的方法进行水体治理。

石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何宝良:“我们已经完成河涌与排口的截污、暗涵的清疏以及部分源头单元的雨污分流改造。相较于2022年以前河涌黑臭的情况,现在我们15条河涌已经全部消除黑臭,水环境改善取得初步成效。”

石岐街道居民谭叔:“在改造之前,莲兴涌是很臭的、很多污水的,路过这段路都要戴口罩。现在这条河涌改造之后,河涌的水清了很多,我们散步都看到有鱼在河里游动。”

目前,中山水污染治理核心工程基本完成,新建管网6215公里;新建扩建17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从央督时的123.5万吨/日提升到221.5万吨/日,增幅达79%;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从央督时的45%提升至8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央督时的25%提升至96%。去年10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在中山召开现场会,向各地市推广中山尾水治理的经验做法。

云浮市农业农村局渔业管理科科长张天德:“中山现在有‘三池两坝’,还有我们的那个生物菌调水以后,尾水处理的氨氮,还有酸碱度水质经过处理以后,就很标准了。”

中山大地碧水复现,城镇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河涌,全市106条主干河涌基本消除劣五类。接下来,中山将统筹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提升,坚持水岸同治,沿河植树添绿增彩,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重现岭南水乡美景,打造南方滨海平原城市美丽河湖建设样板。

中山市社会建设研究院院长匡和平:“中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有它的必然性。跟我们这几年一直围绕着生态文明,直面中山的具体问题,比如说治水问题,我们把它当做‘三大攻坚战’之一,而且久久为功。有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律做保障,在我们中山产生了效果。”


编辑 付翊苗  二审 牛宇华  三审 苏文颖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角色在变,爱从未变,母亲节快乐!
原创 15933人浏览   2025-05-11
中山全市暴雨预警降级为黄色
14694人浏览   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