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早晨,薄雾将歇,中山市东凤镇穗成村沐浴在暖阳中,和谐而安宁。这里曾经淤泥沉积,人们在中洲沙上开垦种养,用勤劳和智慧建设家园,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如今已成为百业兴旺,交通畅达,富足安康的文明村。
穗成村木棉上街第二小区,75岁的老人黄华祯,每天早晨都要沿着街边散步。狭窄的小路变成了笔直的水泥路,宽阔的稻田上盖起了现代化的工业厂房,低矮的瓦房被鳞次栉比的楼房替代,黄华祯慨叹,村子发展之迅速让自己有些“措不及防”。
黄华祯每天都会阅读报纸,关注新闻,关心穗成村的发展。他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在本子上,一段时间之后,他会来到村委会,将自己的心声反映给年轻的村干部,为穗成村的发展建言献策。
这些年,黄华祯发现村里的各种电线随意架接,凌乱不堪,就像笼罩在空中的“蜘蛛网”;各家各户的垃圾随意堆放,影响村容村貌。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反映到村委,穗成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发顺无论多忙,都会抽时间认真听取老人反映的问题。这一次,他们不谋而合,何发顺也在思考电线随意架接和村里垃圾分类处理的问题。何发顺和班子成员商量后,立行立改。他说,黄华祯老人的心声和穗成村4400多位村民的感受是一样的。市委刚刚提出了“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的要求,这也正是他们目前开展工作的遵循。电线随意架接和垃圾自由堆放看似小事,其实关系着穗成村发展的大问题。何发顺说,只有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小事,群众幸福了,软环境提升了,才能更好招商引资,企业发展才能稳健推进。
01
下好一盘棋 “落子”是关键
悬在空中的“蜘蛛网”既影响美观也影响安全,村民门口的垃圾既影响村容村貌也影响老百姓的健康。针对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穗成村将电线架接和垃圾分类处理作为两个关键“落子”,彻底治理。何发顺带领班子成员深入调研,积极沟通,形成切实可行的思路。他们历时两个月深入走访辖区内的10个村民小区、大型政企用户和较大出租楼房,调查了解详细情况,咨询群众意见、建议,并印发《致村民的一封信》派发到全村各户村民手中,取得群众、商户的理解和支持,为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同时与电信、移动、联通、广电四大运营商进行座谈,听取专业意见,优化电线架接方案。目前,全村1735个用户(村民1059户、政企客户676户)都纳入了整改范围,采用了地下埋设和架空两种方式,总共安装7个光交箱,154个光纤分箱。四大运营商要确保5年内对“整张网”的维护和保修,3年免费线路维护。这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第二个“落子”是整村垃圾处理。今年5月,穗成村被确定为中山市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后,穗成村“两委”班子成员即刻行动,通过实地走访及调研,确定了以上横大街、上横东、西两街和初乐街约1000多人(含外来人员)共300多户作为全村的示范创建片区,在示范片区建立六个垃圾分类定点投放亭。11月初,已经开启示范片区的垃圾分类站点的收运工作。对于全村的厨余垃圾,穗成村专门采购了一台日处理2吨的厨余垃圾设备,安装在村垃圾中转站旁,新设备已安装完毕并已调试完成开始试运行。
记者在上横大街碰见正要去丢放垃圾的村民梁丽荣,她笑呵呵地说:“我居住在这里几十年了,过去大家垃圾随意丢放,甚至还会倒进门前的河涌。现在有了垃圾投放亭,大家走几步路就分类放进垃圾箱里。”
穗成村种植科普园,原来是一个垃圾堆放点,附近村民都会将垃圾堆放在这里,形成了一个露天垃圾堆放处,卫生条件极差。经过改造后,“变身”种植科普园。来自新徽小学四年级的黄衍翔正在给菜苗浇水,他说,学校每个星期的劳动课,同学们都会来这里种菜、浇水。他是第一次亲手给菜苗浇水,觉得非常开心。据了解,这个科普园所有的肥料都来自垃圾处理后的有机肥料。穗成村两所学校的孩子都会根据劳动课的安排来到这里了解垃圾的处理过程,然后到科普园参加劳动实践。
02
赢得一盘棋 关键看整体
11月3日下午,东凤镇首个“拿地即动工”项目伊莱特电器总部经济及5G智能检测厂房项目举行开工奠基仪式。在多个部门和企业的通力合作下,从摘牌到出施工许可动工,总共历时53分钟。
这个项目就落户在穗成村,谈及项目的落地,伊莱特电器负责人杨广良深有感触。他说,对企业而言,营商环境是关键,除了政府部门的高效服务,更重要的还是要看企业所在地的软环境,软环境提升了,为工厂服务的几千名产业工人才愿意留下来为企业服务。
2002年,伊莱特从顺德搬到中山的时候,租赁了600平方米的地方。当时的中山镇区,“脏乱差”仍比较突出,工人来到工厂,看到周边环境,很难留下来。杨广良说,他们之所以选择落户穗成村,很大程度是看准了这里优良的整体环境。
何发顺认为,基层治理牵扯方方面面,“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只有步步为营,才能赢得整体效果。无论是电线架接,还是垃圾分类处理,只有每一步做好了,穗成村的整体治理才有效果。只要整体治理有了成效,企业自然就愿意留下来。更多的优质企业、大型企业才愿意来穗成村“安家落户”,穗成村的发展也就不愁了。
03
谋事“一盘棋” 成事“一条心”
阡陌纵横,星罗棋布的穗成村就像一张棋盘,全村是一个内部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下棋的关键是走一步看三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于变局中开新局。“穗成村的旧线旧杆拆除后,整体环境将得到提升,原来架空走线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除了,不方便车辆通行等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穗成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梁程驱说。
穗成村在完善治理中,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为什么在每一项工作的推进中,都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叫好,主要来源于村委会的“便民学堂”。这里为辖区党员群众提各种服务,包括村民业务办理、群众活动、志愿服务、学习讲堂等多项便民服务。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活动70余场次,服务人次达3.2万人次,辖区群众参加学习接近人均8次。“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的号角吹响后,“两委”班子迅速行动,几乎每个村民与村干部同频共振,能够“一条心”共谋穗成村发展。
和穗湿地公园是穗成村近期打造的“绿色名片”,乡村文艺晚会,露天电影展播架起了穗成村村民的“乡愁”。“穗成凤鸣基金”自成立以来,开展助学、助困、帮助独居老人、奖教奖学以及奖励参军入伍的优秀青年等,累计金额达78万元,为促进穗成村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广大居民的好评。穗成村党群服务中心则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和平台的作用,调动党员和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党建+公益”活动中来,使“党建+公益”活动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让每一项公益项目更好地服务大众、温暖人心。
暖人心者,莫先乎情。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开展工作就会如鱼得水。穗成村从“一盘棋”出发谋定而动,无论是开展“蜘蛛网”的治理,还是垃圾分类处理,未达标水体整治,乡村振兴等工作,大家都是“一条心”,实现发展的目标就会进入“加速度”,美丽穗成,和谐穗成,活力穗成,幸福穗成指日可待。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黎旭升
◆图+3、视频拍摄/记者 冯明旻
◆视频后期/刘建满
◆编辑:陈彦
◆二审:蓝运良
◆三审:程明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