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山南区北溪社区的寮后村,于元代中叶始建,迄今已近千年历史。村口遗留的古城墙和大量保存完好的侨房碉楼风格显著,排列紧密,彰显着独特的岭南华侨历史文化。
据记载,寮后村共有十二座碉楼,为全市乡村之最。这些碉楼就像一位位遗风之士,饱经岁月风霜,依然精神矍铄地站立在村头巷尾,看人潮来来往往而岿然不动。
穿过米铺巷来到村后山脚处,一棵古樟树挺立于此。
樟树下的古围墙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产物,这用黄糖、黄泥、蚝壳混制而成的围墙看起来简陋粗糙,在三百多岁的高大古樟树陪衬下显得矮小又脆弱,但在过去每逢山贼进攻,它便是寮后的第一道防线。围墙旁的小河涌涨水时,又形成一条天然的屏障,守护村民的安全。
如今,报馆巷没有报馆,米铺巷没有米铺,寮后村也没有茅寮,村落的发展自有其规律,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又带来了新的乡村活力。
那些充满传统特色与侨房风貌的建筑是寮后村的根基,眼下寂静的寮后村正迎来更多市民与游客的挖掘和探访,导赏团的培育、乡村振兴的规划,这些都将会给寮后村带来新的机遇。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冷启迪
◆图+4、视频摄制/记者 孙俊军
◆编辑:唐益
◆编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