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中山西区街道的卓梅尼电梯工业园内,叉车穿梭于厂房之间,满载电梯设备的货柜车正缓缓驶出。广东卓梅尼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梅尼”)董事长莫礼站在装载现场,目光坚定:“今年出口订单稳中有升,除欧洲市场外,东南亚、美洲订单同比增长,而国内市场更以中山为核心,新批订单量同比翻倍。”这家扎根电梯行业25年的“隐形冠军”,正以技术创新与战略转型为双翼,在全球市场叫响“中国智造”。

329项专利垒起“中国高度”
在卓梅尼的技术档案室,329项专利证书熠熠生辉,其中63项发明专利构筑起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今年新申请的3项发明与4项实用新型专利,直指高速电梯控制系统与智能化维保技术。“我们为广州小蛮腰、北京大兴机场等地标项目代工部件时发现,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始终是痛点。”莫礼坦言。2015年收购德国品牌虏克电梯后,卓梅尼以“虏克”为品牌承载,开启“技术逆袭”之路。如今,虏克电梯已成为卓梅尼自主品牌输出的主力军——郑州工厂按德国工业4.0标准打造,自主研发的7米/秒高速电梯跻身国内顶尖行列,曳引机免维护设计、模块化控制系统等突破,让产品寿命达25年欧洲标准,故障率降低60%。
在中山“工改”浪潮中,卓梅尼研发的18吨载重虏克电梯成为“破局利器”。“传统厂房需预留大面积运输通道,我们的货梯一次可载五六十人或数吨货物,直接为企业节省30%建筑面积成本。”莫礼介绍,这款“中山最大吨位电梯”已应用于多个“工改”项目,今年国内销量跃居中山前列。
实现从代加工到自主创新的质变
早期的卓梅尼曾是行业“幕后英雄”——为国际一线品牌代工超50万套电子器件,全球超2亿人每日使用其产品,却鲜有人知其名。2019年虏克郑州工厂投产后,企业锚定“民族品牌替代”战略:将“虏克电梯”推向全球,在柏林、纽约设立研发中心,借中欧班列将产品送达欧洲,执行高于国标的EN81-20/50欧洲标准。
“市场上同一设计、同一产线、同一质控的产品,国内价格要低15%至20%,因为省去了远洋运输等费用。”莫礼解释,这种“内外同标不同价”策略,让虏克电梯在中东、南美迅速打开局面,去年更成为国内首个获美国CSA认证并出口控制系统的品牌。
为了在品牌溢价与性价比间找到平衡,卓梅尼选择“技术突围”:自主研发的电梯管理平台,通过AI摄像头识别电瓶车进梯、独居老人异常停梯等场景,联动物业实现将维保人员位置、预计到达时间实时显示在轿厢屏,并把救援耗时从30分钟缩短至平均15分钟。这套系统已接入超2万台电梯,成为旧梯换新市场的“智能标配”。
用优质产品重新定义市场
面对房地产下行压力,卓梅尼以“制造+服务”双轮驱动破局:中山工厂智能化生产线预计于今年7月投产,年产能将达10万台,而中山总部的“梯联网”平台已服务超500家物业,通过预防性保养将故障发生率降低40%。在政策红利面前,企业精准卡位:承接全国旧梯换新工程,客梯标配智能化管理系统,助力智慧小区升级;响应中山“工改”,推出定制化货梯解决方案,成为本土制造业升级的“垂直交通管家”。
“我们不是简单替代,而是用‘德国标准+中国智造’重新定义市场。”莫礼指着车间内即将发往欧洲的虏克货梯介绍,这些采用防水防潮设计的产品,在广东回南天测试中稳定运行超5000小时,“就像汽车界的比亚迪,我们要让世界看到,中国品牌能造出对标奥的斯、日立的高端电梯。”
走进卓梅尼展示大厅时,最震撼的是那块实时跳动的“全球电梯运行数据屏”——从柏林写字楼到深圳住宅小区,每台虏克电梯的运行状态都清晰可见。这种“看得见的安全”,既是技术自信的彰显,更是中国制造业从“制造”向“智造+服务”跃迁的缩影。当越来越多像卓梅尼这样的企业打破“代工宿命”,中国品牌的全球叙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统筹/查九星 张房耿 徐钧钻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朱晖 三审 林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