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广东省省级及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刘氏毫火针疗法再结硕果。当日,中山市中医院刘氏毫火针疗法非遗传承实践基地签约及授牌仪式在河源市紫金县中医院举行,这标志着刘氏毫火针疗法进一步扎根基层,为粤东北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揭牌仪式上,刘氏毫火针疗法第三代传承人、中山市中医院针灸科·推拿科主任白伟杰表示,非遗传承不是“博物馆式”的保护,而是要让传统医术真正服务于民。“紫金县地处粤东北生态发展区,风湿骨痛等地方病高发,刘氏毫火针疗法在这里大有可为。”白伟杰说。

“刘氏毫火针疗法非遗传承实践基地的落户,是我院建设中医特色专科的重要契机。未来我们将与刘氏毫火针疗法团队深度合作,让传统医术焕发现代生机。”紫金县中医院院长黎文明为揭牌活动致辞并强调。

当天,白伟杰以及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张志强还为与会人员作了精彩的学术讲座,对刘氏毫火针疗法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刘氏毫火针疗法助基层中医发展开新篇
据介绍,刘氏毫火针疗法是在古代火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针行灸,将“针”与“灸”的两种疗法结合在一起,将二者疗效合二而一,实现一针双效的1+1>2的临床疗效。此外,刘氏毫火针疗法主张取纤细的火针针具深刺穴位治病,克服了古代火针和现代传统火针因针具粗大而导致的——“深刺则反伤经络,浅则治病无功”的临床缺陷,创新发展了古代火针的理论,开创了火针“细针深刺”的历史先河,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发明了刘氏毫火针这种专用特制的国家专利针具,历经1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临床诊治思路和独特的技术操作规范,具有安全、无痛且适应病种范围极广的特点,疗效显著突出。
2013年,刘氏毫火针疗法被正式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中医医疗技术项目,归属中医微创技术类别。2022年,刘氏毫火针疗法入选广东省省级和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记者了解到,2022年以来,市中医院刘氏毫火针疗法项目团队积极响应国家“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号召,先后在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中医医院(2022年8月)、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医医院(2023年4月)、中山市沙溪隆都医院(2023年12月)和中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4年1月)设立非遗传承实践基地,带动了基层中医技术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惠及患者数万人。

市中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紫金县中医院非遗传承实践基地的设立后,基地将依托紫金县中医院的中医特色诊疗平台,开展技术培训、临床带教和公益义诊等,让非遗技艺“活起来”,助力解决山区群众“看病难、看名医更难”的痛点。
编辑 林燕英 二审 徐世球 三审 林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