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是市委组织部、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党建引领奋战“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第四个周末,中山各地围绕坚定不移完成“百千万工程”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等年度既定任务,持续深入开展党建引领“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百日攻坚行动中,不仅党员干部展现出了积极响应的态度与全力担当的精神,更有众多群众主动加入、热情参与。他们从我做起,心怀奉献,亲身参与到各项工作的实践中,用勤劳的双手和无穷的智慧共同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成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更以积极开放的姿态,推动这项事业发展。
坦洲镇:
拆除违建遮阳棚,献计“违建”变“围栏”
“刘叔,我们最近正在开展‘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您门口搭建的这个遮阳棚是涉河违建,对河岸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我们村庄的整体环境和大家的共同利益,您看是否可以配合我们进行拆除呢?”在坦洲镇裕洲村吉昌街,一项重要的任务摆在村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的面前,村民刘炳坤家门前搭建的部分遮阳棚未退离河岸相对位置,被列为涉河违建。

为了能让刘炳坤充分理解并配合拆除工作,村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与刘炳坤耐心沟通,详细阐述违建对环境的种种危害,并积极宣传目前正在进行的党建引领奋战“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的意义。
在村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的耐心劝导和真诚沟通下,刘炳坤不仅自掏腰包,雇佣2名工人来协助拆除遮阳棚,还提议要将拆下来的钢柱重新利用,做成河岸的围栏,这样既能废物利用,又能有效防止小朋友在河边玩耍时不慎溺水,为村民的安全增添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这座占地约40平方米的违建遮阳棚被彻底拆除。随着遮阳棚的消失,河畔的景象也焕然一新。原本被遮挡的视线变得开阔起来,清澈的河水与岸边的绿植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居住在新前进村的公职人员李先生,也是坦洲镇百日攻坚行动中的突出代表。面对自家外墙皮脱落的问题,他积极响应村里号召,主动投身到整改工作中。整改前,李先生家的院落杂乱无章,墙壁外皮脱落,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在百日攻坚行动的号召下,他不仅主动清理了所有杂物,还积极参与农房风貌提升工作,对房屋外墙进行了粉刷和美化处理。使其与周边环境更加和谐。整改后的院落整洁有序,房屋外观焕然一新,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角镇:
清理屋旁垃圾点,改成纳凉小公园
自党建引领“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三角镇蟠龙村党委便开始逐房逐户过筛存量农房,清理房前屋后垃圾黑点、拆除私搭乱建等,通过党员带头,引导群众自主改造,营造“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美”的浓厚氛围。
村内爱国六村民小组的村民李梳全,家住李家涌边,屋前有一块100多平方米的空地。由于长期从事建筑工作,李梳全习惯将建筑材料和工具堆放在此,久而久之,这块空地变得杂乱无章,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存在安全隐患。
在摸排整治工作中,蟠龙村“两委”干部了解到李梳全房前这一整治点后,与爱国六村民小组长一起来到李梳全家中,说明蟠龙村已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正进行村庄“净化、美化、绿化”,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全体村民行动起来,人人参与、个个出力,劝李梳全自行清理涌边空地的杂物。

李梳全听后有些惭愧,他表示:村里也是为了大家有个舒心的环境,周末处处都能见到“红马甲”示范带头在房前屋后大扫除,也打消顾虑了,人不能只顾自己方便,也要考虑大家方便,虽然农村房前屋后的空地都是约定俗成由屋主使用,为了不影响环境卫生和邻居的安全出行,自己很情愿清理地上的建筑物料。

说干就干,李梳全将铲子、水泥桶、锌铁棚、铁杆等工具逐一搬上小斗车,运到家中杂物间有序存放。两天后,堆积多年的物料场地变回一块干净整洁的空地。
看着清理后的空地,李梳全又想:“虽然地块清理了,但空泥地凹凸不平,容易杂草丛生、滋生蚊虫,久而久之又会成为环境黑点。”征得村和周边群众的同意后,李梳全自掏腰包将空地进行美化,后续还计划增加石桌、石凳等设施,让空地变成休闲纳凉的小公园。
李梳全的这一举措赢得了周边群众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表示,他不仅为邻里创造了一个舒适的休闲场所,更树立了美化人居环境的良好榜样。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自发参与到村庄美化行动中,共同为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民众街道:
群众变身实践者,共治共享新风貌
“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持续推进,民众街道越来越多村民群众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从原本的“旁观者”转变为“实践者”。
接源村作为民众街道的首条“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村,就在这场攻坚行动中,展现出了领头羊的风采。村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村民们投身建设的热情和决心。在接源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正式启动时,海口一社村民小组长彭掌文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就投入到了行动中。他不仅率先对自己的房屋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和美化,还积极走家串户,发动更多的村民加入到环境整治的行列中来。

“环境整治靠大家,咱们一起动手,让村子大变样!”在彭掌文看来,整个村子是大家共同的家,只有家里干净了,住得才舒心。“现在大家一起努力,把那些卫生死角都清理干净,以后海口一社肯定能成为模范!”彭掌文说。
在另一个角落的新建村,森伯和黎伯两位老人也展现出了同样的觉悟和行动力。当看到连日来忙碌的志愿者们时,他们深感涉水违建对环境的破坏之大,于是主动拆除了岸边的两间违建锌铁棚,为环境整治工作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他们的带动下,新建村其他村民也纷纷行动起来,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着涉水违建的清拆工作。目前,新建村马大丰下路的涉水违建已经全部清拆完毕,未来这里将建设成为一个集观景休闲、健身锻炼于一体的慢行系统和滨水空间。
港口镇:
父子共筑家园梦,勇于担当成家风
在“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的推动下,一种全新的风气正在港口镇悄然兴起。这种风气不仅仅是一种行动上的转变,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传承——一种将乡村建设视为己任、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的良好家风。
84岁的老党员梁科胜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为石特社区居民,梁科胜一家久居在石特社区上村“第二桠涌”,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饱含深情。然而,过去这里的环境却令人堪忧:杂草丛生、窝棚凌乱、垃圾成堆、污水四溢,狭窄泥泞的道路在夏季更是蚊虫肆虐、河涌恶臭,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出行。
当社区确定开展“第二桠涌”片区综合整治项目后,梁科胜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积极响应并率先行动,引领年轻一代投身到窝棚拆除等整治工作中。见状,社区居民也纷纷效仿,自发对自家房前屋后的杂物以及违建进行清理整顿。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幸福生活的基石,更是身体健康的保障。”在梁科胜看来,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面对抉择时,理应以集体利益为先,在克服眼前暂时的不便之后,终将收获长远的幸福硕果。
父亲的言行举止深深感染着儿子梁建文的心。作为石特社区二组居民小组长,梁建文在社区事务推进中展现出极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积极发挥引领作用,特别是在社区人居环境整治等重要事项上,更是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他与父亲梁科胜相互支持、共同努力,为社区的建设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父亲时常教导我们要用心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梁建文表示,他们将继续向居民宣传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动员大家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来。“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可以为后辈树立榜样,同时也为子孙后代营造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整洁美好的成长环境。”梁建文说。
百日攻坚显成效
群众力量筑新篇
在中山这片热土上,百日攻坚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且已近乎“满月”。这场攻坚战中,不仅有坦洲的刘伯献计献策,港口父子齐上阵,更有民众街道森伯、黎伯主动清拆的身影……他们虽然身份各异,但却为了中山的美好未来而共同努力。
数据显示,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镇街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以及村(社区)党员总共投入8万人次,排查整治农房老屋14.9万户,清理空置农房及侨房246栋、闲置宅基地482块、垃圾黑点1.6万处,拆除乱搭乱建1811处,完成农房美化提升2089栋,新建四小园2029个,同时腾出植树面积19万平方米。1986名公职人员、“两委”干部、党员带头开展自拆自改。
在此期间,累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乡村振兴促进会等780多场次,通过党员带头,号召越来越多群众主动参与到攻坚工作中来,累计1.1万户群众完成自家农房改造,动员社会力量达8.7万人次。
其间,沙溪龙瑞村老党员刘凤金等发挥带头作用,不仅自己动手改造居住环境,还鼓励周围的村民一起加入,已有不少房屋外立面搭起了脚手架,进入施工状态。东凤镇“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响应,和泰村与永益村的村民主动拆除自家残旧遮雨棚和棚架,为提升农房风貌贡献力量。古镇镇冈南村村民袁秀艳每周六都会穿上志愿者马甲,和村民们一起参加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向村民们派发农房风貌提升宣传单张,得到村民们的认可和支持。
11月26日,市委组织部召集各镇街组织委员和相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召开党建引领奋战“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暨乡村绿化工作推进会,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子财对百日攻坚提出“三个到位”要求,要求通过党员带头,引导广大群众自主改造,营造“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美”的浓厚氛围。
接下来,中山将久久为功,围绕“逐房逐户”过筛的要求,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整改,示范带动广大群众齐参与,推动全市农房风貌大提升。
编辑 谭华健 二审 朱晖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