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动进行时(3)丨五桂山桂南村“移风易俗”引领文明新风尚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见习记者 高倩荷 发布:2024-08-06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中山市五桂山街道桂南村,这片被樟林环绕、溪水滋润的诗意之地,正悄然兴起一股文明新风。自2023年以来,桂南村通过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五大行动”,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为重要抓手,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这里生根发芽。

桂南村。(资料图片)记者 黄艺杰 摄

红白理事会破陋习、倡新风

在这股新风的吹拂下,桂南村的名人“娣姐”毛章娣成为了文明新风的积极践行者和传播者。“娣姐”退休前是村的妇女主任,长期负责基层妇女、文化工作。她的同学兼邻居在今年娶儿媳妇时,便选择了新式的婚礼方式——在村口餐厅简单摆了10桌,既喜庆又减轻了经济负担。这种转变正是桂南村红白理事会努力工作的成果之一。

“娣姐”介绍,以前村中老一辈的观念,喜事要在家门口摆酒席,动辄几十、上百桌,比较铺张;近年来通过红白理事会积极宣传推广,移风易俗、文明乡风逐步浸润人心,桂南村的婚姻缔结涌现了不少新形式,简单几桌宴请、清新健康的菜单,甚至旅行结婚也成为新时代桂南年轻人的选择之一。

据了解,《桂南村红白理事会章程》的出台为婚事、丧事的操办提供了明确指导。章程规定,婚事不讲排场、不举债,婚车不超过12辆,婚宴不超过60桌,每桌菜单不超过2000元。坚持厚养薄葬、丧事简办原则,简化程序,不使用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丧葬用品。2023年以来,红白理事会劝停村民大操大办红白事5起,为村民节约经费8万元。

红白理事会的成立和工作开展,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支持和响应。桂南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贺予介绍,他们不仅负责宣传教育活动,还积极协助村民妥善办理红白事务,确保活动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符合现代文明的标准。

垃圾分类回收可集印章换粮油

8月6日上午,桂南村党群服务中心里,村民古燕珍从办事员手中接过清点完毕的粮油票,笑容满面。“我们可以用这些票免费兑换粮油或者生活用品。”古燕珍认为,自从将垃圾回收积分制纳入村规民约后,村民的环保意识大大增强。

村民利用垃圾回收登记卡兑换粮油券。见习记者 高倩荷 摄

据了解,五桂山街道桂南村2019年创建“村民分类、定点回收、村委奖励”的垃圾回收处理模式,并将其写入村规民约,对可回收物和有毒有害垃圾实行回收奖励政策。根据村实施方案,村民可将垃圾送到指定的废品收购站,按市场价格回收,每卖出10元,可盖印章一枚,有毒有害垃圾每市斤加盖印章一枚,集满10枚印章可在桂南村党群服务中心兑换10元粮票。

村民议事会搭建开放、包容平台

“针对村道交通拥堵问题,我们广泛吸纳村民代表的意见,通过实地走访、深入交流,在村内关键路口增设道闸,实行周末交通管制措施。现在,周六日村内交通秩序大大改善,游客体验感大大提升。”桂南村党总支委员张嘉雯介绍,既想发展乡村经济,又想保持整体人居环境水平,村民协商议事的机制发挥了大作用。

毛章娣觉得,村民议事会搭建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让村民能直接参与到村中事务的决策讨论中,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被重视。

干净、漂亮的桂南村。 (资料图片)记者 黄艺杰 摄

张嘉雯介绍,桂南村在日常开展的活动融入道德宣讲、绿色生活、垃圾分类推广等内容,不仅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推动乡村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正是有了村民们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果。接下来,桂南村将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五大行动”为契机,不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的热情和积极性,推动乡村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朱晖  三审 程明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